細說奧林比安車系( Leyland / Volvo Olympian )
車系介紹
本欄共 4 頁,最後修改日期︰ 01/07/2016 | |
---|---|
底盤資料 | |
底盤建造 | |
底盤長度 | |
底盤闊度 | 2500mm |
懸掛系統 | 氣墊式彈簧 |
剎車系統 | 雙路分體式風格 |
轉向系統 | 動力輔助 |
引擎配搭 | |
波箱配搭 | |
車身配搭 | |
生產年期 |
利蘭( Leyland )這個品牌,前身可以追溯至於 1896 年成立的蘭開蒸氣車公司( Lancashire Steam Motor Company ),以生產蒸氣驅動的車輛起家。至 1905 年改組為利蘭汽車( Leyland Motors ),開始生產柴油驅動的車輛。而香港首款利蘭生產的巴士,同時亦為首款九巴及中巴共同擁有的車型,便是早於 1926 年引入,由利蘭生產的 PLSC 獅子型巴士。而利蘭汽車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中,更為英國生產無數軍用車輛,甚至曾生產坦克為前線供給。戰後 50 至 60 年代,利蘭陸續收購其他英資汽車生產公司,成為英國最大的汽車生產商,佔去英國汽車市場主要份額。
在 1968 年,利蘭汽車與英國汽車控股( British Motor Holdings )合併為英國利蘭汽車公司( British Leyland Motor Corporation, BLM ),此時利蘭這個品牌已經集 AEC 、 Thornycroft 、 Park Royal 、丹拿( Daimler )、佳牌( Guy )等多個生產線於一身。不過,由於併購過急及過快,加上併購後的生產商車款相近,令公司管理複雜,更於 70 年代初陷入財政困難。
1974 年底,英國政府為 BLM 提供信用擔保,並於翌年將公司部份股份國有化,易名為英國利蘭( British Leyland )並進行重組,分拆旗下業務,巴士及貨車生產業務則被分拆至陸虎集團( Land Rover Group )旗下。而奧林比安車系( Olympian ),就在 1980 年,即分拆業務後不久正式推出市場,亦屬利蘭巴士生產線晚期的得意之作。
奧林比安車系屬利蘭廠方 B45 計劃中的概念車型,上承可以追溯至另一款後置引擎雙層巴士車系利蘭泰坦( Titan )。泰坦車系於 1977 年推出市場,屬標準化規格車型,由底盤以至車身均採用廠方指定規格,車身採用英國利蘭旗下的 Park Royal 車身。這種傾向,加上早前利蘭生產另一款標準化規格單層車型廣受市場歡迎,引起了其他車身製造商的憂慮,擔心利蘭車廠的生產模式,會大大影響車身製造商的生存空間。
為此,部份車身製造商如亞歷山大( Walter Alexander )便轉移與富豪( Volvo )合作,尋求出路。至 70 年代末,英國本土的巴士公司對於非整合式( non-intergral )車型,即只提供底盤,不硬性套用指定車身的需求越來越大,以適用於不同地區的營運狀況。在這種背景下,加上利蘭希望繼續保持英國本土市場的份額,便將泰坦車系改良,並以 B45 計劃生產奧林比安( Olympian )車系,並在 1980 年推出市場。
起初奧林比安只提供兩軸版本,配以 9.56 米及 10.25 米 2 種底盤長度,後來因應市場需要,發展兩軸 11 米版本及推出三軸版本,主要供應亞洲市場如香港及新加坡的需要。綜觀香港市場的奧林比安車系,全數 6 款的底盤長度配搭均可在香港找到,雖然如此,但各種長度版本的基本結構仍是一樣,並無太大變化。因此底盤的長度可以因此而作出調節,應付不同營運商的需要,車長的變化及多樣性便因此成為不同巴士公司購入的原因。
奧林比安車系生產後,所屬公司在 1981 年再被分拆,原有的巴士及貨車生產業務,分拆為利蘭巴士( Leyland Bus )及利蘭貨車( Leyland Trucks )。至 1986 年利蘭巴士再分拆成為獨立公司,原來的亞特蘭大( Atlantean )車系在同年停產,由奧林比安生產線繼續。後來,利蘭在 1988 年被瑞典公司富豪( Volvo )收購後,其車系生產線仍然得到保留,一直生產至 2003 年才由超級富豪奧林比安( B10TL 型)取代告終,但仍保留奧林比安的品牌,足見奧林比安車系的影響深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