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巴自開辦 15 線(中環碼頭←→山頂)以來,由於途經加列山道天橋最矮位置只有 4 米高,相比一般巴士 4.3 至 4.4 米高較矮,因此並非每款巴士均能通過,加上沿途路窄多彎,只有配特別設計車身的短陣版車輛才能勝任。
新巴接手前中巴路線後,亦需為這條路線引入度身訂造矮車身車款。考慮到 15 線的特殊需要,新巴決定向丹尼士車廠招手,引入配矮身都普車身的 10.4 米丹尼士三叉戟,取代前中巴車輛。
丹尼士廠方為配合新巴要求,由 10.6 米丹尼士三叉戟的底盤著手,將前跨縮短令上車門只有一般低地台巴士車門三分二闊度。巴士同時配上經改良只有 4.17 米高的都普車身,車廂內部未有明顯改動,總載客量達 105 人,僅較新巴配亞歷山大車身的 10.6 米丹尼士三叉戟少 7 人。
#3301 - 3340
首批 40 部車輛 (#3301L - 3320L) 中,首 20 部經葡萄牙 Salvador Caetano 裝嵌車身後抵港,後 20 部則於本港裝嵌車身,並於 1999 年至 2000 年期間悉數出牌。巴士配上康明斯 (Cummins) M11 系歐盟二型引擎及 Voith 波箱,規格與 12 米版相同。
這批車輛投入服務後,迅即派往 15 線行走,取代車齡已高的利蘭珍寶,在港裝嵌的 20 部車輛 (#3321L - 3340L) 更首次採用人造皮皮套,成為新巴日後的新標準。此外,這批車輛亦在上層擋風玻璃裝有俗稱「樹擋」的防撞桿,惟至 2003 年起陸續拆除。
#3601
2000 年初,一部配都普車身的 12 米丹尼士三叉戟 (#3004) 行車時於金鐘意外燒毀(有關資料請往「新巴篇 丹尼士三叉戟空調十二米」的介紹),經調查後發現事件源於三叉戟底盤設計的問題,導致車輛機件過熱起火。儘管 #3004 經維修後已重投服務,但丹尼士仍向新巴提供一部配都普車身的 10.6 米丹尼士三叉戟作為賠償。
有別同配都普車身的 12 米丹尼士三叉戟,#3601 作為新巴唯一一部配都普車身的 10.6 米丹尼士三叉戟,車頭大燈採用綠色圓形設計而非方形,抵港後為統一外觀才改為白色,但車嘴散熱網仍然保留。與此同時,此車車廂配置亦別具一格,包括採用 Lazzerini Pratico 座椅、德國製 Lawo 電牌、車窗布簾及天花行李架,當中 Lawo 電牌更是本港首見,惟後來因故障頻仍才轉用 Hanover 電牌。
#3341 - 3360
整體而言,新巴對這批短陣丹尼士三叉戟表現頗為滿意,並在 2002 年底再向當時生產丹尼士三叉戟的 Transbus International 增購 20 部車輛 (#3341 - 3360),同時將原來 #3301L - 3340L 的「L」字相繼取消。
有別於前批 #3301 - 3340,這批車輛採用康明斯 ISMe 系歐盟三型引擎,最大馬力輸出由前批的 305 匹提升至 335 匹,並轉用 4 前速 Voith 波箱,令行車及爬坡表現更為澎湃凌厲,能輕易駕馭多彎路窄的路段;車廂配置方面亦因應配用歐盟三型引擎轉用頭枕座椅,進一步改善車廂環境,出牌以來長期被指定派往 9 號線(筲箕灣←→石澳)及 14 線(嘉亨灣←→赤柱監獄)。
車型近況
由於本車型多派駐途經旅遊景點的路線,故不少車輛皆是廣告客戶的寵兒,經常披上不同全車身廣告示人。不過,本車型自 2017 年底起步入退役潮,其地位已逐步由新引入的丹尼士 E400 型取代。據知 #3301, 3302 在退役後已運往英國作私人保留, #3341 - 3354 則在退役後轉往城巴非專利部繼續服役(有關資料請往「城巴篇 丹尼士三叉戟空調十點四/十點六米」的介紹)。而 #3357 - 3360 就被改裝為訓練巴士並編為 T27 - 30,直至 2020 年 7 至 9 月才退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