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巴從中巴手上取得港島區路線專營權時,同時接收 199 部前中巴車輛。由於這批巴士大多車齡已高,為了改善中區(堅道、般咸道)及南區(置富道、淺水灣道、舂磡角道)等大型巴士難以駕馭的地區的服務質素,新巴除了大批 12 米丹尼士三叉戟外,亦從丹尼士購入 30 部 11.3 米及 62 部 10.6 米丹尼士三叉戟,以替換隊中的前中巴車輛。
這批共 92 部的 10.6 米及 11.3 米丹尼士三叉戟規格上與 12 米版相近,同樣採用康明斯 (Cummins) M11 系歐盟二型引擎、Voith 波箱及亞歷山大 ALX500 車身,並於 1999 年 5 月至 10 月間悉數出牌。除了首 20 部 11.3 米版車輛 (#1601 - 1620) 採用與 12 米版相同的 Lazzerini 座椅外,其餘車輛均採用 Scandus 座椅,不設頭枕。
改善中半山服務質素
這批巴士初出牌時主要行走中半山、寶馬山及南區路線,故部份車輛出牌時已於上層車頭左邊裝有俗稱「樹擋」的防撞桿,應付中半山及赤柱的路面需要。本車型初出牌時,更取代丹拿珍寶等前中巴車輛悉數派往行走 23 線(北角碼頭←→蒲飛路),以低地台巴士服務、頻密班次及延長服務時間,提升服務質素與專線小巴競爭。
除此之外,這批巴士每逢假日及公眾假期亦會行走赤柱路線,並在清明節及重陽節調往 388 線(柴灣地鐵站←→歌連臣角)及 389 線(筲箕灣←→歌連臣角),接載乘客來往墳場及市區。
車輛過剩轉售九鐵
不過,隨著政府在 2003 年收緊本港專利巴士公司車隊配額,及限制進入中環商業區的巴士數目,新巴亦需重組及削減部份中半山路線服務,騰出配額予過海巴士線進入中環商業區;在新創建集團在 2003 年 6 月收購城巴後,新巴及城巴在南區的服務亦於 2004 年底重組,減少路線重疊及簡化路線,使本車型車輛進一步過剩。
適逢當時九鐵急欲購置接駁巴士,趕及於西鐵及輕鐵天水圍延線通車時投入服務,新巴遂在 2004 年底至 2005 年,分別將 47 部 10.6 米版車輛 (#1601 - 23, 25 - 38, 41 - 43, 47, 49 - 52, 54, 62) 及 6 部 10.6 米版車輛 (#1416 - 1421) 轉售予九鐵,令在新巴服役的 10.6 米版及 11.3 米版車輛分別減至 15 部及 24 部。
車型近況
繼早期活躍於中半山路線後,這批車輛曾為 23 線(北角碼頭←→蒲飛路)及 81 線(勵德←→興華)常用車款。隨著新巴引入新款 11.3 米丹尼士 E500 型及 E50D 型,本車型在 2013 年後較多行走南區路線,為該區區內線提供低地台服務,直至 2017 年 8 月及 10 月,所有 11.3 米車輛及 10.6 米車輛全數退役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