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運篇丹尼士三叉戟空調十二米

LWB Dennis Trident (A/C) 12m

最後修訂日期︰01/01/2017

 

車型介紹

  全球首款雙層低地台巴士丹尼士三叉戟甫推出不久,九巴就替當時的全資子公司龍運,購買 150 部丹尼士三叉戟,以配合機場及北大嶼山路線標書,要求承標巴士公司派出低地台巴士的要求。

  在這 150 部車輛的訂單中,普通版及客車版分別佔 125 部 (#101 - 225) 及 25 部 (#501 - 525),前者主要派往北大嶼山及行走機場後勤區的巴士路線( E 系路線),後者主力行走最初 2 條機場豪華巴士線,A31 線(荃灣愉景新城←→機場地面運輸中心)及 A41 線(愉翠苑←→機場地面運輸中心)。

(... 閱讀更多 )

 

車型剪影 ( #101 - 225 )

車型剪影 ( #301 )

車型剪影 ( #501 - 525 )

 

車型規格

車型資料Trident
底盤建造Dennis Specialist Vehicles
車身建造
#101 - 225, 501 - 525Walter Alexander ALX500
#301Duple Metsec DM5000
車輛體積
Walter Alexander ALX50011984 x 2500 x 4380 mm
Duple Metsec DM500012000 x 2500 x 4382 mm
總載客量
#101-109, 111-113, 115, 117, 119, 121-127, 130, 133, 135-139, 141-143, 145, 146, 148, 149, 151, 152, 154, 157-161, 163, 165-167, 169, 173, 174, 176-181, 183, 184, 187, 190, 191, 195, 197, 198, 200, 202-205, 207-209, 212-218, 220-222, 225128 人
#110, 114, 116, 118, 120, 128, 129, 131, 132, 134, 140, 144, 147, 150, 153, 155, 156, 162, 164, 168, 170-172, 175, 182, 185, 186, 188, 189, 192-194, 196, 199, 201, 206, 210, 211, 219, 223, 224124 人
#301127 人
#501 - 525107 人
上層座位
#101 - 225, 30159 人
#501 - 52549 人
下層座位
#101-109, 111-113, 115, 117, 119, 121-127, 130, 133, 135-139, 141-143, 145, 146, 148, 149, 151, 152, 154, 157-161, 163, 165-167, 169, 173, 174, 176-181, 183, 184, 187, 190, 191, 195, 197, 198, 200, 202-205, 207-209, 212-218, 220-222, 22528 人
#110, 114, 116, 118, 120, 128, 129, 131, 132, 134, 140, 144, 147, 150, 153, 155, 156, 162, 164, 168, 170-172, 175, 182, 185, 186, 188, 189, 192-194, 196, 199, 201, 206, 210, 211, 219, 223, 22424 人
#30126 人
#501 - 52519 人
下層企位
#101 - 22541 人
#30142 人
#501 - 52539 人
引擎型號Cummins M11-305E21 ( Euro 2, 10824c.c. )
最大馬力305hp @ 1900rpm
最大扭力1250Nm @ 1200rpm
波箱配置ZF Ecomat 5HP590( 5 前速)
座椅配置
#101 - 225, 301Lazzerini 配頭枕
#501 - 525Lazzerini Transito Luxury 高背
牌箱配置
#101 - 225, 501 - 525捲軸布牌 + 膠牌
#301Hanover 綠色磁翻板顯示屏
登記年份
#101 - 1121997 年
#113 - 225, 501 - 5251998 年
#3012000 年
車型總數151 部
本車型已於 2017 年 12 月悉數退役
 

補充資料

車隊編號更改時期更改項目更改前項目備註
#110, 114, 116, 118, 120, 128, 129, 131, 132, 134, 140, 150, 155, 156, 164, 168, 172, 185, 189, 196, 2101999 年拆除座椅安裝行李架上層 59,下層 28,企位 41
#144, 147, 153, 162, 171, 194, 199, 219, 223, 2241999 年拆除行李架安裝座椅
更換絨面座椅皮套
#501, 504-510, 512,
514-516, 520, 522, 524
1999 年拆除行李架安裝座椅上層 49,下層 12,企位 39
#170, 175, 182, 186, 188, 192, 193, 201, 206, 2112008 年拆除座椅安裝行李架上層 59,下層 28,企位 41
#502, 503, 511, 513,
517-519, 521, 523, 525
2013 年 6 至 7 月拆除行李架安裝座椅上層 49,下層 12,企位 39
#3012014 年 12 月更換人造皮座椅皮套N/A
 

車型面面觀

  • #101 - 225 均採用捲軸布牌,運作上已涵蓋龍運旗下大部份路線。
  • 除 #301 外所有車輛出牌時已配備霧燈,方便行走北大嶼山沿海路段。
  • 有別車頭的捲軸布牌,#101 - 225 車側及車尾皆採用膠牌設計。
  • 2010 年起,龍運陸續為配亞歷山大車身車輛換上 LED 指揮燈及煞車燈,取代原來燈膽設計。
  • #301 採用改良版都普 DM5000 車身,車嘴採用倒「凹」字設計。
  • #301 出牌時已髹上龍運標準色彩,Hanover 電牌由出牌起一直沿用。
  • 因應最初運輸署的營運規定,本批車輛投入服務所有座椅須配安全帶。
  • 除 #101 外,所有車輛車內均統一配上深橙色人造皮皮套。
  • 除 #101, 104, 124, 136, 146, 154, 160, 161, 163, 171, 173, 179, 181, 204, 207, 209 外,其餘車輛均不設 RoadShow 系統。
  • 然而 RoadShow 只播映短時間便告停用,此後 4:3 尺寸屏幕一直未有移去,直至 2014 年龍運才陸續為現役車輛安裝 RoadShow 系統。
  • 上層尾排中間 3 個座位為免妨礙逃生,悉數不設頭枕。
  • 下層尾排座椅椅墊較薄,與九巴同款車輛同樣。
  • 下層車廂除尾排座椅外,所有座椅均為 Lazzerini 窄凳。
  • 部份車輛後來加裝 1 組行李架,令下層再無任何低地台區座位。
  • 冷氣槽側面設有球形出風口,無間斷光管沿座椅上方鋪設。
  • 在冷氣槽底部設有排口送風,車廂中部同時裝有較多扶手吊環。
  • 載客量 128 人的車輛下層僅設 1 組行李架,屬原裝規格。
  • 新增的行李架中間設有橫桿分隔,旁板同時裝有橫向扶手及裝上電鐘按掣。
  • 尾軸不設朝向車尾座椅,改為每邊 1 張橫向座椅。
  • 下車門旁邊亦設有 1 張橫向座椅,同時配有手枕。
  • #144, 147, 153, 162, 171, 194, 199, 219, 223, 224 在 1999 年改裝為「半豪華」版本。
  • 所謂「半豪華」版本,僅是將原來的人造皮皮套,換上絨面皮套而已。
  • 2009 年 1 月起,因應運輸署要求,本批車輛陸續在上層車頭加裝多一條橫向扶手。
  • 上層尾排只有兩側座椅配有頭枕,更換皮套後三點式安全帶仍然保留。
  • 近攝絨面座椅皮套,皮套花紋與客車版丹尼士三叉戟( #500 系)相同。
  • 除上層首 2 排座椅外,其餘座椅椅背角度均較斜,適合長途乘車。
  • 上層冷氣槽完全伸延至車頭,留意部份車輛已在後來改為球形出風口。
  • 本批「半豪華」車輛中,只有 #171 裝有 RoadShow 系統,其餘 9 部均未見有關安排。
  • 下層本來設 28 個座位,後來改裝時因在下層加裝行李架移去 4 張座椅。
  • 加裝行李架後,低地台區不設任何座椅,乘客需移至中軸以後就坐。
  • 所有配亞歷山大車身車輛下層均有 3 張單人座椅,當中 2 張於車尾橫向裝設。
  • 由於尾排座椅已裝有安全帶,故中間座椅旁無需另加手枕。
  • 下層另一張單人座椅位於下車門旁,附設可活動的手枕。
  • 下層除尾排座椅外其餘均為窄凳,靠近通道的座椅另設可活動手枕。
  • 加裝行李架後,旁板另設橫向扶手並裝上電鐘按掣,與直立扶手另一按掣並置。
  • 留意輪椅停泊區內側的壆位並非暖氣槽,只填補旁板與地台的距離。
  • 全數 #500 系均採用豪華版規格,包括配絨面高背座椅,座椅行距亦較普通版寬闊。
  • 由於拉闊行距,上層僅設 49 個座位,比普通版少 10 人。
  • 上層車頭於 2009 年 4 月按運輸署要求加裝雙扶手,並於 2014 年初陸續裝上 RoadShow 屏幕。
  • 部份 #500 系在 2009 年開始陸續改用球形出風口,原裝閱讀燈亦悉數取消。
  • 由於樓梯前方空間有限僅設 1 排座椅,留意暖氣槽位於地台右側,並未延伸至首排地台。
  • 上層樓梯後方騰空出半節車窗地台,安裝 RoadShow 系統後亦未有在此處加裝屏幕。
  • 車內高背座椅配上龍運色彩絨面皮套,椅背角度可透過椅邊按掣調較。
  • 原裝座椅椅背設有手把、雜物網及腳踏,腳踏可 2 段下放。
  • 原裝冷氣出風口類似都普車身的撥扇式設計,閱讀燈只能在亮起車頭大燈時使用。
  • 上層車尾天花特別加裝 2 盞閱讀燈供尾排使用,惟面板並非橫向裝設。
  • 由於座椅可調較角度難設直立扶手,故上層天花鋪有電鐘帶,屬龍運車輛少見。
  • 車內所有座椅均設安全帶,上層尾排椅背較矮,避免阻礙太平窗。
  • 原裝車輛下層設有 3 組行李架,下層僅設 12 個座位,集中在車廂中後部。
  • 原裝設計下層右排設有 2 組大型行李架,每個行李架均屬 3 層設計。
  • 1999 年龍運率先將部份車輛行李架拆除,騰出空間加裝 7 張座椅。
  • 部份車輛曾試驗性將下層報站機屏幕裝在下車門旁板,至 2009 年方便企位乘客重置在車頭。
  • 原裝在下層右排的 2 組行李架,較前一組位於低地台區。
  • 下層左排行李架則在下車門後方,惟行李架扶手不設電鐘按掣。
  • 樓梯旁板雖設鐘燈惟常遭行李遮擋,靠近行李架車窗特別加裝鋼柱,避免行李撞破玻璃。
  • 下層暖氣槽沿右排地台鋪設,佔去行李架最低層部份空間。
  • 由於高背座椅屬標準椅寬,令車廂通道顯得更為狹窄。
  • 下層天花不設電鐘帶,部份行李架扶手遂加裝電鐘按掣方便乘客。
  • 下層高背座椅與上層相同,並已預留充份空間供乘客調較椅背角度。
  • 靠近車窗的座椅手枕在後來經已移去,與上層座椅安排相同。
  • 因應下層冷氣槽位於車廂中部,冷氣出風口組件與閱讀燈需分開安裝。
  • 尾排只設 4 張座椅,惟不能調較椅背角度,此外鐘燈旁另設閱讀燈。
  • 輪椅停泊區位於左前輪拱後,輪椅背墊同樣採用絨面皮套。
  • 為免阻礙乘客經太平門逃生,下層尾排最右邊座椅需移去騰空。
  • 上層車廂佈局與九巴 ATR189 - 298 相同,惟所有座椅均配安全帶。
  • 車內 Lazzerini 座椅最初配豪華巴士絨面皮套,至 2014 年 12 月換上深橙色人造皮皮套。
  • 上層車頭報站機組件下方設有閉路電視鏡頭,是龍運首部裝有閉路電視鏡頭的巴士。
  • 改良版都普 DM5000 車身上層冷氣槽闊平,旁邊鋪設無間斷光管,設計美觀實用。
  • 車頭首 2 排座椅上方冷氣槽採用灰黑色塗層,無間斷光管至第 2 排終止,減低夜間照明時車頭玻璃反光。
  • 此車出牌後至 2014 年初才安裝 RoadShow 系統,惟於 2009 年 12 月因應運輸署加裝雙扶手時,扶手已留有凹位。
  • 雖然上層只有樓梯口扶手設有電鐘按掣,但左行無間斷光管旁鋪有電鐘帶。
  • 冷氣出風口出牌時原為撥扇式設計,後來悉數更換為球形出風口。
  • 上層尾排座椅屬闊凳,不設頭枕。留意照明光管色調偏黃,夜間照明效果稍遜。
  • 下層尾排同為闊凳,中間座椅除了安全帶亦設有手枕,為龍運在 2010 年應乘客要求增設。
  • 下層樓梯後方設有大型行李架,除尾排外其他座椅均為窄凳。
  • 加上大型行李架之後,低地台區不設任何座位,下層僅設 26 個座位。
  • 下車門旁邊設有單人橫向座椅,與配亞歷山大車身的丹尼士三叉戟編排相同。
  • 大型行李架設有 3 層,中間不設旁板分隔,中間每條扶手均裝有電鐘按掣。
  • 下層冷氣出風口續為撥扇式,喇叭則裝設在車窗上緣。
  • 下層尾排中間 3 個座位上方設有 1 組球形出風口送風,屬原裝設計。
  • 車門採用 Deans 出品,上方設有「請勿下車」排燈及鐘燈,排燈旁另設緊急開門掣。
  • 太平門旁邊座椅設有固定手枕,上方續有撥扇式出風口。
  • 儀錶版採用丹尼士三叉戟標準設計,波掣橫向設在手掣前方,車門開關掣位置較後,操作略為不便。
  • 駕駛室上方左起分別為冷氣出風口、閉路電視屏幕及 Hanover 電牌控制器,旁邊窗框裝有玻璃手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