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 1980 年代初大量購入 12 米雙層巴士後,由於當時部份市區路面較難讓 12 米車輛駛入,故九巴便向不同車廠要求供應 11 米版本。與九巴合作多年的利蘭廠方迅速回應,率先於 1986 年向九巴提供 11.3 米利蘭奧林比安非空調。
在首部車輛 S3BL1 試驗僅 2 個月左右,九巴隨即大手購入同款車輛,並於 1986 年至 1989 年短短 3 年間,合共引入 398 部巴士。截至 1994 年共購入 470 輛,成為九巴車輛數目最多的三軸非空調巴士車型。
S3BL1 - 105
首批車輛 (S3BL1 - 105) 於 1986 年至 1987 年初出牌,規格與當時首批量產型 11 米都城嘉慕非空調(車隊編制 S3M ),及 11 米丹尼士巨龍非空調(車隊編制 S3N )一樣,除採用淺藍色車窗外,下層中部亦有大範圍企位空間,令下層企位高達 51 人,佔總載客量 150 人約三成。
至於機械配置方面,除了其中 5 部車輛 (S3BL100 - 104) 採用康明斯 (Cummins) LT10 引擎外,其餘車輛均採用吉拿 (Gardner) 6LXCT 引擎,與首批 S3M 及 S3N 車輛相同,波箱則採用 Voith 出品。
S3BL106 - 420
第 2 批車輛 (S3BL106 - 420) 緊隨其後,於 1987 年至 1992 年間出牌,各有車輛配備吉拿或康明斯引擎,部份車輛亦轉用 ZF 波箱。由本批車輛開始,巴士出牌時已裝有鮮風機,加強車廂空氣流通,同時下層車廂中部改置座位,令總載客量回落至 142 人。
值得一提,S3BL174 在意外焚燬後,內地車身製造廠穗景 (Suijing) 曾毛遂自薦,向九巴提出為此車裝配車身,期望打入本港專利巴士市場,亦是九巴首部車輛配備內地製車身。換上新車身後除套上新車牌 GP7528,車廂佈局及載客量維持不變,車頭則配上大面積水箱欄柵,車窗面積亦較亞歷山大車身略小。雖然九巴在 90 年代陸續將裝嵌車身工序北移至內地,但最終九巴仍未有再與穗景合作為旗下車輛裝配車身。
S3BL421 - 470
在 1993 年至 1994 年間,最後 50 部 11.3 米利蘭奧林比安 (S3BL421 - 470) 投入服務。雖然這批車輛同樣採用亞歷山大車身,惟車身設計已作改良,車頭配上大牌箱並以黑色飾板包圍,令車輛外觀上更為硬朗。
這批車輛配備康明斯 LT10 引擎及 ZF 波箱,出牌時被派往行走屯門、元朗、沙田及馬鞍山等新市鎮長途路線。由於行走公路表現理想,為時更被冠以「老虎蘭」的稱號。
車齡漸高逐步退役
經過十多年服務生涯後,加上政府在 2003 年向本港專利巴士公司實施車隊配額,加速本車型退役。首批車輛於 2003 年起陸續退役後,部份車輛被轉售至南韓、英國及北京等地,其餘均運往本地廢車場拆卸,當中少數獲私人保留(詳情請參閱頁底的「補充資料」)。
隨著本車型最後 2 部車輛於 2011 年 10 月 28 日除牌退役後,只有 S3BL201, 212, 398 被改裝為訓練巴士繼續服役。而隨著多部空調巴士退役後相繼改作訓練巴士,這 3 部車輛亦於 2012 年相繼除牌退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