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型介紹
愉景灣客運在 1997 年及 1999 年先後購入共 5 部丹尼士達智及飛鏢(有關資料請往「愉景灣篇 丹尼士達智/飛鏢空調」的介紹)後,一直購入猛獅車款為主,丹尼士產品可謂絕跡於新車名單中。
事隔 15 年至 2013 年,因應車隊中 2 部 9.3 米丹尼士飛鏢 (DBAY5, 27) 及 2 部猛獅 14.220 型 (DBAY36, 37) 車齡已高即將退役,愉景灣客運終於從亞歷山大丹尼士 (Alexander Dennis) 購入 5 部丹尼士飛鏢 E200 型,令丹尼士產品再現於愉景灣車隊。
四短一長替代舊車
在這批為數 5 部車輛的訂單中,10.4 米版及 11.3 米版分別佔 4 部及 1 部,首 4 部替代前述的丹尼士飛鏢及猛獅 14.220 型,另外 1 部則替代同年退役的猛獅 NL262 型,5 部車輛均替代有關車輛的原車隊編號,做法已屬愉景灣車隊近年慣例。
這 5 部車輛規格與九巴在 2013 年引入的丹尼士飛鏢 E200 型 (AAS1 - 11) 相同,配上最大馬力輸出達 225 匹的康明斯 (Cummins) ISB 系引擎、Voith 波箱、亞歷山大丹尼士車身及 Hanover II 橙牌。引擎排放標準達介乎歐盟五期及六期之間的強化環境友好車輛 (EEV, Enhanced Environmentally-friendly Vehicle) 廢氣排放標準,為愉景灣車隊首款引擎排放標準達 EEV 水平的車款。
車型近況
首 5 部車輛已於 2014 年初抵港並於同年 4 月出牌,當中 10.4 米版較常行走服務寶峰、畔峰、海寧居、海藍居及尚堤的區內線,至於 11.3 米版則較常見區內循環線 C4 及 C9 線。至於另外 2 部 10.4 米車輛則在 2017 年初交付愉景灣客運,並在同年 4 月出牌,接替同期退役的猛獅 12.220 型 (DBAY86) 及最後一部丹尼士飛鏢 (DBAY121)。
車輛列表 ( DBAY )
編號 | 車牌 | 服務年期 | 備註 |
5 | SR384 | 2014 - | |
27 | SP8992 | 2014 - | |
36 | SP9663 | 2014 - | |
37 | SP9641 | 2014 - | |
86 | US7153 | 2017 - | |
121 | US7197 | 2017 - | |
135 | SR2398 | 2014 - | |
車型規格
車型資料 | Dart 4 |
底盤建造 | Alexander Dennis |
車身建造 | Alexander Dennis Enviro200Dart |
車輛體積 |
DBAY5, 27, 36, 37, 86, 121 | 10443 x 2440 x 3033 mm |
DBAY135 | 11300 x 2432 x 3050 mm |
|
總載客量 |
DBAY5, 27, 36, 37, 86, 121 | 59 人 |
DBAY135 | 67 人 |
|
上層座位 | ----- |
下層座位 |
DBAY5, 27, 36, 37, 86, 121 | 27 人 |
DBAY135 | 33 人 |
|
下層企位 |
DBAY5, 27, 36, 37, 86, 121 | 32 人 |
DBAY135 | 34 人 |
|
引擎型號 | Cummins ISB6.7EV225B ( EEV, 6692.4c.c. ) |
最大馬力 | 225hp @ 2300rpm |
最大扭力 | 850Nm @ 1100rpm |
波箱配置 | Voith DIWA854.5( 4 前速) |
座椅配置 | Lazzerini Pratico 3840 配頭枕 |
牌箱配置 | Hanover II 橙色 LED 顯示屏 |
登記年份 |
DBAY5, 27, 36, 37, 135 | 2014 年 |
DBAY86, 121 | 2017 年 |
|
車型總數 | 7 部 |
車型面面觀
車長僅 10.4 米的丹尼士飛鏢 E200 型,已接替 9.3 米丹尼士飛鏢行經路窄多彎的海藍居。 |
與九巴同款車輛設計相同,左側共設 6 節車窗,其中上下車門相隔 2 節車窗。 |
採用 Hanover 橙牌後,配上周邊的黑色飾板使電牌字體更為突出。 |
不論車長 10.4 米還是 11.3 米,車尾設計經已統一並無分別。 |
車內設有大量直立扶手柱,不論左右行每條扶手柱均設電鐘按掣。 |
車內 27 個座位中有 10 個位於低地台區,比例上尚可。 |
闊平的冷氣槽底部設有球形出風口,留意相中中間見有對應下車門的閉路電視鏡頭。 |
冷氣槽側的排口多而緊密,車內無間斷光管則屬 LED 照明。 |
飛鏢 E200 型僅屬低入口 (Low-entry) 設計,乘客需拾上 3 級方抵尾排。 |
車窗順應地台抬升而縮減高度,部份窗框已裝上玻璃手鎚備用。 |
太平門與車窗高度一致,旁邊的座椅位置略為後移騰出緊急通道。 |
冷氣槽靠近尾排特別加裝獨立出風口,有助減低引擎室熱力造成的影響。 |
全車僅尾排中間座椅配有三點式安全帶,旁邊另設固定手枕。 |
牌箱背面已設有報站機屏幕預留位,車牌位於駕駛室旁板背面,屬非專利巴士法定要求。 |
雖然右前輪拱改置行李架及滅火筒,但輪拱後首排為雙人座位,座位僅較九巴同款少 1 人。 |
左前輪拱上方裝有行李架,上車門組件旁邊另設 LED 鐘燈,但容易被行李架遮擋。 |
輪椅停泊區佔去 1 節車窗長度,車窗同時裝有橫向扶手柱方便乘客站立。 |
為免阻礙反射鏡,下車門左邊旁板相比右邊旁板明顯較窄。 |
有別愉景灣車隊慣常將輪椅斜板置於下車門的做法,本車型均按廠方標準置於上車門。 |
本車型已採用荷蘭 Ventura 車門,開關門掣分別靠左右邊安裝,與上車門設計相同。 |
有別港鐵同款車輛,DBAY135 下車門緊貼輪椅停泊區,上下車門距離與 10.4 米版相同。 |
水箱位於車尾右側,旁邊設有油缸及氨素缸入口,使太平門貼近尾軸。 |
車內座位及企位比例均等,每排座椅均設配電鐘按掣的直立扶手柱。 |
全車共有 8 排低地台區座椅,其中 6 排位於右前輪拱後的右排。 |
冷氣槽側的排口多而緊密,車內無間斷光管則屬 LED 照明。 |
尾排中間座椅除配安全帶亦設有固定手枕,太平窗上方裝有玻璃手鎚備用。 |
因應下車門貼近輪椅停泊區,下車門後左排設有 2 排低地台區座椅。 |
由於車內設有大量扶手柱,故輪椅停泊區上方只見少量扶手吊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