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巴自 1973 年成立以來,一直未有購入富豪車系,並主力購入利蘭奧林比安車系。直至 1994 年利蘭被富豪收購後,城巴才轉從富豪繼續購入仍然保留的奧林比安車系,正屬本篇介紹的 12 米富豪奧林比安。
截至 1994 年,城巴僅從利蘭購入 55 部 12 米奧林比安,轄下大型空調巴士數目不足於應付由 1993 年 9 月起接辦部份前中巴路線,及由 1995 年 9 月起接辦第 2 批共 12 條前中巴路線及 2 條聯營過海路線,尤其第 2 批路線逾半均以南區路線為主,考慮該區主要依靠巴士連接港島北岸,城巴更有必要大手引入大型空調巴士應付南區多條客量高企的路線,城巴車隊數目亦因此急升至超過 500 部。
#396 / 397 - 426 / 427 - 484
首部樣版車 (#396) 及首批共 30 部量產型車輛 (#397 - 426) 率先在 1994 年陸續抵港出牌。除了 #396 採用富豪自家 TD102KF 歐盟一型引擎外,其餘均配康明斯 (Cummins) LTA10 引擎,波箱同為 ZF 出品,車身則續用與 12 米利蘭奧林比安同款的亞歷山大車身,車廂佈局亦與 12 米利蘭奧林比安相同,載客量達 137 人。
翌年第 2 批 58 部量產型車輛 (#427 - 484) 相繼出牌,引擎與 #396 統一採用富豪自家 TD102KF 歐盟一型引擎,波箱則轉用 Voith 出品配合行走市區路段。此外車身設計已漸見富豪自家設計的元素,車頭燈採用富豪款式的車頭燈,不再沿用利蘭奧林比安車系的雙車頭燈設計。相比主要行走港島北岸沿路上落客較多的「流水線」的 12 米利蘭奧林比安,這批車輛已率先採用二加二座位編排,雖然不設頭枕,但服務質素已較中巴營辦時期有顯著改善。
#485 - 504 / 586 - 620
城巴在 1995 年引入 20 部第 3 批量產型 12 米富豪奧林比安 (#485 - 504),這次未有再採用亞歷山大車身,而是採用首見於城巴車隊的 Plaxton 車身,比九鐵引入配 Plaxton 車身的 11 米富豪奧林比安為早。這批車輛採用的 Plaxton Palatine I 車身,線條較亞歷山大車身圓潤,車頭更設有大面積水箱欄柵,成為這款車身的記認。
Palatine 車身系列原為英國英格蘭車身製造商 Northern Counties 的雙層車身產品。這間成立於 1919 年的英國公司,在 1995 年被 Plaxton 母公司 Henlys 集團收購,故本車型在裝嵌車身時,Northern Counties 已收歸 Plaxton 門下。隨後 Plaxton 在 2001 年再被 Mayflower 集團併購,並與亞歷山大車身製造廠 (Walter Alexander Coachbuilders) 及丹尼士 (Dennis) 車廠合組為 Transbus International,至 2004 年 5 月 Transbus International 再被出售,改組為亞歷山大丹尼士 (Alexander Dennis)。
首 20 部配 Plaxton 車身的車輛,底盤先在富豪在瑞典的廠房建造,隨後經水路運抵英國 Wigan 廠房裝嵌車身,完成後再循水路運抵本港,並於 1996 年暑假投入服務,當中 #485 - 486 來港時曾裝有樹擋,惟後來因應行走市區路段,適用性較低而拆除。在 #485 - 504 抵港同時,城巴再拍板購入第 2 批為數 35 部量產型車輛 (#586 - 620),並緊隨其後在 1997 年下旬陸續投入服務,同樣採用 Plaxton Palatine I 車身,惟車內扶手柱由前批黃色轉為紅色,引擎則轉用富豪自家 D10A 系歐盟二型引擎。
值得一提的是,在 #586 - 620 陸續出牌時,原來車隊編號 #600 - 699 的亞特蘭大 AN68 型非空調巴士尚未悉數退役,當時尚有 15 部 (#605, 614, 616, 617, 631, 633, 634, 641, 645, 649, 655, 660, 674, 688, 699) 仍然服役。有見及此,城巴為方便管理車隊,在本車型於 1997 年 9 月出牌時,將仍然服役的亞特蘭大車輛的車隊編號加上「 A 」字,以騰出車隊編號供本車型車輛出牌入籍,直至亞特蘭大車系在 1998 年 3 月全面退役為止,成為少數在退役前更改車隊編號的車款。
#505 - 510
1996 年,城巴從退出本港非專利巴士市場的捷達巴士,接收 6 部 12 米富豪奧林比安。捷達巴士 (Stagecoach) 早在 1990 年代已嘗試夥拍必達巴士染指本港專利巴士業務,在 1993 年競投前中巴路線失敗後,轉為經營沙田城門河東居民巴士線。
不過,當城巴自 1995 年 9 月起接辦聯營過海線 182 線(沙田第一城←→中環港澳碼頭)後,隨即提升為全空調服務、繞經沙角街服務城門河東一帶及提供假日服務,翌年 1 月更延長服務時間提供全日服務。捷達巴士有見旗下路線客量嚴重下挫,遂於 1996 年 4 月撤出本港市場,有關路線則轉交冠忠巴士營辦,回復提供平日繁忙時間單向服務——有趣的是,捷達巴士在 1999 年「捲土重來」,洽購當時城巴大股東北海集團的股份,並在同年 7 月強制收購全面私有化城巴,再度涉足本港專利巴士市場,直至 2003 年轉售予周大福集團為止。
捷達巴士撤出本港市場後,僅將 5 部單層巴士運往紐西蘭分公司,另外 6 部雙層巴士則轉投城巴。入籍城巴早期車輛仍保留捷達車身色彩,原裝的淺藍色車窗及三加二座位編排仍然保留,上車門旁邊車窗依然貼有捷達年代「空調巴士」標貼,直至後來翻新車廂才轉用二加二座位編排。
#511 - 585, 621 - 635
1997 年,城巴繼 1996 年引入 20 部配 Plaxton 車身的車輛 (#485 - 504) 後,再購入第 4 批 125 部量產型車輛,並改配富豪自家 D10A 系歐盟二型引擎及 Voith 波箱,當中 35 部 (#586 - 620) 續配 Plaxton 車身,其餘 90 部則沿用亞歷山大車身,其中首 25 部車輛 (#511 - 535) 下層樓梯至中軸之間不設座位闢作企位空間,方便行走港島北岸「流水線」,下層企位因此達 55 人,總載客量高達 140 人。
另外 #556 - 585 出牌時座椅已設頭枕,並曾因應城巴開辦機場及北大嶼山路線,行走來往東涌及九龍市區路線,後來才轉往行走新界東及新界西北長途過海路線;至於 #536 - 555 則一直由柴灣分廠管理,多行走港島北岸及南區路線。
#636 - 699, 324 - 329
隨著西區海底隧道在 1997 年 5 月 1 日起通車,城巴陸續開辦來往荃灣、天水圍及屯門南的過海巴士線。有見及此,城巴在 1998 年起陸續引入第 5 批 71 部量產型車輛,整批車輛轉用 ZF 波箱方便行走長途路段,當中 #655 - 699 出牌時座椅已設頭枕。
值得一提,當本車型新車車隊編號編至 #699 後,由於 #701 起的車隊編號已由 10.3 米丹尼士巨龍採用,故本批車輛最後 6 部車輛需改編為 #324 - 329。
退役各散另有後續
在 2005 年,城巴將 #429 - 430, 505 - 510 調入非專利部,同時翻新座椅換為頭枕座椅,至 2006 年中旬再調返專利部;至於 #427 - 429 亦在 2006 年調往東涌分廠行走機場後勤區路線,車內亦加裝行李架,當中 #427 - 428 座椅同時加裝頭枕。
至 2014 年第二季,在本車型相繼踏入退役潮之際,城巴分別將 #621 - 627, 629, 631, 633 及 #570 - 577, 579, 580 轉售至新巴及調往非專利部行走,並在 2015 年初再將 #601 - 610 轉至非專利部,其中 #570, 572 和 #579, 580 先後在 2016 年 6 月及 11 月連同客運營業證轉售予愉景灣客運,至於轉往非專利部的車輛則在 2019 年 2 月全數退役;至於 #561, 563, 569, 560 則在退役後改裝為訓練巴士並編為 T15 - 18,其中 #569 (T17) 改裝時已套用前訓練巴士 T9 (GC7776) 的車牌。
時至 2016 年 5 月, #396 - 679, 682 - 683 皆已退出專利部載客行列,餘下 24 部車輛 (#324 - 329, 680, 681, 684 - 699) 已獲運輸署特別准許,無須在車齡屆滿 18 年即時除牌退役,可過渡至南港島線通車後於 2017 年 5 月至 8 月相繼退役,本車型才悉數退出載客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