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巴篇富豪奧林比安空調十二米

CTB Volvo Olympian (A/C) 12m

最後修訂日期︰01/03/2018

 

車型介紹

  城巴自 1973 年成立以來,一直未有購入富豪車系,並主力購入利蘭奧林比安車系。直至 1994 年利蘭被富豪收購後,城巴才轉從富豪繼續購入仍然保留的奧林比安車系,正屬本篇介紹的 12 米富豪奧林比安。

  截至 1994 年,城巴僅從利蘭購入 55 部 12 米奧林比安,轄下大型空調巴士數目不足於應付由 1993 年 9 月起接辦部份前中巴路線,及由 1995 年 9 月起接辦第 2 批共 12 條前中巴路線及 2 條聯營過海路線,尤其第 2 批路線逾半均以南區路線為主,考慮該區主要依靠巴士連接港島北岸,城巴更有必要大手引入大型空調巴士應付南區多條客量高企的路線,城巴車隊數目亦因此急升至超過 500 部。

(... 閱讀更多 )

 

車型剪影 ( 亞歷山大車身 )

車型剪影 ( Plaxton 車身 )

 

車型規格

車型資料
#396 - 426Olympian
#324 - 329, 427 - 699Olympian II 12m
底盤建造Volvo
車身建造
#324 - 329, 396 - 484, 505 - 585, 621 - 699Alexander Type RH
#485 - 504, 586 - 620Plaxton Palatine I
車輛體積
#396 - 42611978 x 2450 x 4376 mm
#324 - 329, 427 - 484, 505 - 585, 621 - 69911978 x 2500 x 4420 mm
#485 - 504, 586 - 62011987 x 2500 x 4384 mm
總載客量
#324 - 329, 430 - 484, 536 - 585, 621 - 699135 人
#396 - 426137 人
#427 - 429131 人
#485 - 504, 586 - 620132 人
#505 - 510136 人
#511 - 535140 人
T15 - 1617 人
上層座位57 人
下層座位
#324 - 329, 396 - 426, 430 - 510, 536 - 69942 人
#427 - 42938 人
#511 - 53528 人
T15 - 1617 人
下層企位
#324 - 329, 427 - 484, 536 - 585, 621 - 69936 人
#396 - 42638 人
#485 - 504, 586 - 62033 人
#505 - 51037 人
#511 - 53555 人
引擎型號
#397 - 426Cummins LTA10 ( Euro 1, 10014c.c. )
#396, 427 - 510Volvo TD102KF ( Euro 1, 9603c.c. )
#511 - 699, 324 - 329Volvo D10A245 ( Euro 2, 9603c.c. )
最大馬力
Cummins LTA10245hp @ 1900rpm
Volvo TD102KF245hp @ 2200rpm
Volvo D10A245245hp @ 2000rpm
最大扭力
Cummins LTA10?
Volvo TD102KF1050Nm @ 1250rpm
Volvo D10A2451050Nm @ 1450rpm
波箱配置
#396 - 414, 416 - 426, 505 - 510ZF Ecomat 4HP500( 4 前速)
#427 - 504, 511 - 635Voith DIWA863.3( 3 前速)
#415, 636 - 699, 324 - 329ZF Ecomat 5HP500( 5 前速)
座椅配置
#396 - 399, 431 - 460Lazzerini
#400 - 426, 505 - 507, 636 - 654, 324 - 329Lazzerini 配塑膠頸枕
#427 - 430, 461 - 504, 508 - 635, 655 - 699Lazzerini 配頭枕
牌箱配置
#396-429, 505-510, 636-679, 682, 683捲軸布牌 + LiteVision 黃色磁翻板顯示屏
#430-460捲軸布牌 + Vultron 黃色磁翻板顯示屏
#324-329, 461-504, 511-635,
680, 681, 684-699
LiteVision 橙色 LED 顯示屏
登記年份
#396 - 4261994 年
#427 - 484, 505 - 5101995 年
#485 - 5041996 年
#511 - 605, 621 - 6351997 年
#606 - 620, 636 - 699, 324 - 3291998 年
車型總數310 部
本車型已於 2017 年 8 月悉數退役
 

補充資料

車隊編號更改時期更改項目更改前項目備註
#396 - 426, 505 - 5101998 年改為二加二座位編排上層 68,下層 42,企位 37
#429, 430, 505 - 5102005 年改編非專利部車輛登記上層 57,下層 42,企位 0
#427 - 4292007 年拆除座椅安裝行李架上層 57,下層 42,企位 36
 

車型面面觀

  • 本車型曾為城巴過海路線及南區路線主力,現時仍活躍於港島北岸路線。
  • 12 米富豪及利蘭奧林比安同為亞歷山大車身,惟車頭指揮燈及車輪軨蓋均有不同。
  • #444 在捷達入主城巴時翻新,#520 則在新創建收購城巴後翻新,後者翻新後配 LiteVision 橙牌及頭枕座椅。
  • 部份城巴 12 米富豪奧林比安採用 Plaxton 車身(右),與亞歷山大車身分別明顯,尤其是車頭的水箱欄柵。
  • #503 曾裝上 LiteVision 電牌測試,為城巴首部配電子路線牌車輛,其後翻新時已換為 LiteVision 橙牌。
  • 其餘車輛翻新前車頭採用捲軸布牌顯示路線編號及地點,車側及車尾則採用 Vultron 電牌,至 2008 年初翻新座椅時換上 LiteVision 橙牌。
  • 與亞歷山大車身比較,Plaxton 車窗較矮,太平門車窗面積亦較亞歷山大車身為細。
  • 留意 Plaxton 太平窗較高,車尾牌箱則因採用 Vultron 電牌面積較細。
  • 城巴在後期陸續更換車嘴零件,將以往 2 塊原裝散熱網換為整幅式氣孔較大的散熱網。
  • 車尾牌箱左邊已加設閉路電視鏡頭,換上 LiteVision 電牌後牌箱尺寸未有調整。
  • #396 在 2004 年翻新後已鋪設無間斷光管,同時改為二加二座位編排。
  • 此車曾裝上報站機屏幕,惟退役前已拆除,留意車頭鐘燈屬 LED 設計。
  • 除冷氣槽側面外,通道天花兩側亦設有喇叭,前者連接電視系統,後者連接駕駛室車內廣播系統。
  • 上層尾排座椅後方太平窗仍屬傳統掩門設計,太平窗下方的牌箱亦清晰可見,並無旁板或平台覆蓋。
  • 翻新車廂後上層採用闊凳,扶手柱需斜向接向天花,扶手柱並配電鐘按掣。
  • 車內採用舊式 Denso 冷氣系統,入風口位於下層車廂中部。
  • 本車型除部份設行李架或企位空間外,標準設計均設 42 個座位。
  • 下層中軸及尾軸輪拱標準設計均設橫向座椅,通道得以擴闊提供更多企位。
  • 為遷就底盤尾軸組件,靠近尾排通道收窄,橫向座椅需靠前裝設。
  • 下層尾排上方設計簡潔,僅見從冷氣入風口延伸至車尾的冷氣槽。
  • 下層翻新後已沿車窗上方鋪設無間斷光管,喇叭則裝設在車窗上方天花。
  • 無間斷光管雖礙於冷氣入風口中斷,惟入風口側面仍設光管照明。
  • 冷氣入風口佔去下車門後方 2 排空間,留意入風口位於底部故該處不設光管。
  • 下車門上方設有燈箱、鐘燈及車門開關掣,兩側由旁板分隔,中間設有圓角膠板。
  • #397 - 399 座椅不設頭枕,車內沿用原裝間斷式光管。
  • 上層尾排座椅不設頭枕,與車內其他座椅相同。
  • 由於光管較窄,上層扶手柱需斜向連接天花膠帶。
  • 冷氣槽底部設球形出風口,屬後來加裝,惟加裝出風口時未有翻新冷氣槽。
  • 上層天花膠帶僅延伸至樓梯上方,車頭 2 條扶手柱則直接接向天花。
  • 下層車廂前端冷氣槽底部除設蜂槽出風,亦設球形出風口方便鄰近座位乘客。
  • 下層車廂佈局與 #396 相同,同樣設 42 個座位。
  • 下層座椅同樣不設頭枕,只在椅背上方設有手把。
  • 樓梯後方設有 4 排座椅,留意窗柱旁邊設有冷氣機組去水管道通往車底。
  • 下層橫向座椅當中部份座椅設活動手枕,惟一般較少使用。
  • 樓梯旁板背面裝有電視屏幕及「車將停站」鐘燈,旁邊天花亦設光管照明。
  • 冷氣入風口位於樓梯後方天花,底部設有隔網抽風。
  • 由於入風口位於車廂兩邊,故左邊窗框旁亦設去水管道排出冷凝水。
  • 電視系統主機位於下層左行橫向座椅後方,並設線路連接至上層屏幕。
  • 冷氣入風口側面設有光管照明,該處同設扶手柱及電鐘按掣。
  • 下層冷氣槽側面設有球形出風口,旁邊另設扶手吊環方便乘客站立。
  • 駕駛室及樓梯之間設 2 張座椅,部份車輛迄今仍保留旁板上的告示鐵牌。
  • 上下車門之間設 4 張橫向座椅,上車門旁板裝有窗簾,惟並不常用。
  • 下車門設計與 12 米利蘭奧林比安相同,上方設「請勿下車」燈箱、照明燈及開門掣。
  • 太平門及尾排座椅之間設有組件分隔,避免乘客挨近太平門引致警號誤鳴。
  • 下層尾排座椅中間設活動手枕,上方冷氣槽亦設獨立出風口。
  • 留意儀錶板轉數錶被城巴工程部遮蔽,車廂滅火筒亦位於駕駛室內。
  • #400, 405 - 418, 420 - 426 經 2004 年翻新後,車內已鋪設無間斷光管。
  • 無間斷光管貫通上層車廂,城巴因此需更換發電機組件提升功率提供照明。
  • 由 #400 起,除 #431 - 460 外,本車型車輛均已配塑膠頸枕或頭枕。
  • 樓梯旁板底部以銻面鐵板包圍保持整潔,在退役前期本批車輛亦已換上闊屏幕。
  • #396 - 426 冷氣槽均屬灰黑色塗裝,底部採用送風能力理想的球形出風口。
  • 上下車門之間 4 張座椅兩側,分別由旁板分隔。
  • 上層尾排座椅與太平窗距離較近,故不設頸枕。
  • 下層尾排座椅均設頸枕,中間座椅旁邊另設活動手枕。
  • #400, 405 - 418, 420 - 426 下層車廂與前批相同,均設 42 個座位。
  • 下層近半座椅均屬橫向座椅,寬闊車廂通道有助提升企位數量。
  • 本批車輛續用舊式 Denso 冷氣系統,下層電視屏幕礙於冷氣入風口維持細尺寸。
  • 下層冷氣槽設計闊平,通道上方出風口較為疏落,側面依然採用球形出風口。
  • 本批車輛原採用三加二座位編排,後來翻新車廂轉用二加二座位編排,並轉用 LiteVision 電牌。
  • #396 - 426 車身與 12 米利蘭奧林比安相同,車尾同用 LiteVision 電牌,翻新後車牌改置防撞桿上。
  • #401 - 403, 419 座椅原不設頸枕,2004 年翻新後加設塑膠頸枕。
  • 與 #400, 405 - 418, 420 - 426 不同,#401 - 403, 419 採用間斷式光管設計。
  • 留意上層車頭裝有「車將停站」燈箱而非普通鐘燈,屬城巴早期標準配置。
  • 上層尾排座椅不設頸枕,與同批車輛設計相同。
  • 由於上層天花不設電鐘帶,大部份扶手柱均設電鐘按掣。
  • 下層冷氣槽續用深灰色塗裝,側面設球形出風口。
  • 下層扶手柱電鐘按掣屬舊式長形設計,有別後來的方形按掣。
  • 下車門兩側採用利蘭奧林比安款式的圓角膠板,後來引入車輛已不復見。
  • 下層尾排座椅上方設有 3 個獨立球形出風口,方便尾排中間乘客。
  • 冷氣槽底部兩側裝有球形出風口,惟數目不多。
  • 包圍入風口的扶手柱配有電鐘按掣,留意入風口之間的冷氣槽底部不設出風口。
  • 儀錶板設計屬富豪標準款式,波掣位於窗邊,上車門 2 扇車門可獨立開啟。
  • 駕駛室旁板背面見有乘客告示的鐵牌,此後 90 年代末引入的車輛則以貼紙代替。
  • 下車門上方組件設計簡潔,並已裝有太平門掣。
  • #427 - 428 調往專利二部行走機場後勤區路線時,座椅同時加裝頭枕。
  • 除樓梯兩旁扶手柱外,上層其餘扶手柱均不設電鐘按掣。
  • 上層車頭已應運輸署要求改為雙扶手,電視屏幕亦在同期換為闊屏幕。
  • 上層尾排座椅均設頭枕,惟中間座椅不配安全帶。
  • 雖然 #427 - 428 與 #431 - 460 屬同一批次,惟冷氣槽底部不設喇叭。
  • 有別 #431 - 460,上層冷氣槽前端採用球形出風口。
  • 下層車廂後方喇叭未有因劃為靜音區拆除,車廂後部喇叭依然保留。
  • 由於下層不設電鐘帶,故大部份扶手柱均設電鐘按掣。
  • 為行走機場後勤區路線,#427 - 429 已增設行李架,但無礙樓梯旁板背面的電視屏幕,成為城巴唯一設行李架的非低地台巴士。留意行李架後第 2 排座椅,因需裝設直立扶手柱不設頭枕。
  • #427 - 428 車牌同樣位於車尾防撞桿,惟防撞桿組件未有預留凹位,車牌照明燈亦需外置在防撞桿上。至於閉路電視鏡頭則位於牌箱下方,而非同批車輛的左邊。
  • #429 - 430 均採用間斷式光管設計,光管排程較密,實際照明效果影響不大。
  • 與 #429 的 LiteVision 數字牌不同,#430 採用 Vultron 出品的數字牌。
  • #429 - 430 過去曾於非專利部服務,故調往專利二部前座椅已配頭枕。
  • 與 #427 - 428 不同,#429 - 430 座椅皮套屬城巴最早期橙灰間條色彩。
  • 轉為專利巴士後,2 部車輛並無加裝電視及報站機系統。
  • 上層尾排座椅與 #427 - 428 同樣配頭枕,僅不設頭枕旁的手把。
  • 有別首批量產型車輛設計,#427 - 484 上層冷氣槽僅至第 2 排。
  • 由於上層設有電鐘帶,故只於樓梯旁扶手柱設有電鐘按掣。
  • 有別 #427 - 428,上層車廂採用間斷式光管,而非無間斷光管。
  • 上層喇叭在光管之間裝設,相中右邊可見電鐘帶。
  • #429 在 2007 年調往專利二部後,下層樓梯後方 2 排座椅改置行李架。
  • 受冷氣入風口所限,行李架僅設 2 層空間供乘客擺放大型物品。
  • 與 #427 - 428 不同,#429 樓梯旁板背面不設電視屏幕。
  • 下層冷氣槽側面及底部沿用球形出風口,冷氣槽旁邊扶手柱則加裝吊環增加企位。
  • 由 #427 起除二手購入的 #505 - 510 外,下層冷氣槽已加設坑道安裝扶手柱。
  • 下層車廂與上層同為間斷式光管,照明色調偏暖。
  • 下層右行最後 3 張橫向座椅略為移前,座椅之間均設扶手柱或手枕。
  • 下層尾排椅背較直,中間座椅旁邊設有手枕。
  • #431 - 460 早在捷達入主城巴年代翻新,翻新後車頭仍然沿用捲軸布牌。
  • 車側及車尾採用 Vultron 點陣路線牌,牌箱後車牌則改置防撞桿。
  • 翻新後上層車廂由三加二座位編排改為二加二,並鋪設無間斷光管。
  • 無間斷光管沿冷氣槽兩側鋪設,留意翻新後座椅未有加設頭枕。
  • 上層車頭已加裝電視及報站機屏幕,鐘燈則改置其左邊。
  • 由於車牌採用 Vultron 數字牌,太平窗下方牌箱外框尺寸較 LiteVision 為細。
  • 上層冷氣槽只伸延至第 2 排座椅上方,前端設網狀出風口。
  • 翻新後地台沿用黑色防滑地台膠,未有添加任何花紋裝飾。
  • 冷氣槽翻新後底部沿用球形出風口,側面及底部分別設有喇叭。
  • 上層電鐘帶沿通道上方天花左側鋪設,貫通整個上層車廂。
  • 下層車廂翻新後分別不大,僅於車窗上方鋪設無間斷光管。
  • 下層提供 42 個座位,佈局與 #396 - 399 相同。
  • 下層冷氣槽底部中間已設有坑道,加裝扶手柱方便乘客站立。
  • 由於早期的冷氣系統入風口置於下層中部,下層車尾相對空間感較大。
  • 有別前批車輛,由於下層已鋪設電鐘帶,故包圍冷氣入風口扶手柱不設電鐘按掣。
  • 朝向樓梯口的冷氣槽側面設有排口送風,並非球形出風口。
  • 下層電視屏幕維持細尺寸,此外部份窗框已在後來加裝玻璃手鎚。
  • 下車門兩側以膠板及旁板分隔,上方設「請勿下車」燈箱、太平門掣及鐘燈。
  • #461 - 484, 621 - 635 未翻新前,牌箱配置與翻新後的 #431 - 460 相同。
  • 本批車輛在 2005 年中旬翻新後,已悉數採用 LiteVision 橙牌。
  • #461 - 484 為新創建入主城巴後首批翻新的車輛,首度配用新巴色人造皮皮套。
  • 上層維持二加二座位編排,僅更換座椅皮套、加設頭枕及翻新地台。
  • 上層依舊鋪設無間斷光管,貫通車廂提供照明。
  • 上層尾排座椅均設頭枕,留意尾排座椅坐墊較上層其他座椅為薄。
  • 上層冷氣槽只伸延至第 2 排座椅上,與同批次的 #427 - 460 相同。
  • 城巴由 2011 年起,陸續為旗下車輛部份窗框加裝玻璃手鎚備用。
  • 上層冷氣槽側面不設出風口,僅於底部設球形出風口送風。
  • 上層無間斷光管一直延伸至尾排,照明色調與前批同樣偏暖。
  • 上層電鐘帶沿左行扶手膠帶旁鋪設,代替扶手柱的電鐘按掣。
  • 連同樓梯踏面,上下層車廂地台翻新後已鋪上青藍色碎花防滑地台膠。
  • 下層車廂佈局翻新後維持不變,僅翻新座椅及地台。
  • 更換座椅皮套及加裝頭枕之後,連同新鋪設的地台,設計上更見協調。
  • #511 前車輛均採用舊式 Denso 冷氣系統,冷氣入風口位於下車門後方兩邊天花。
  • 下層冷氣槽底部左邊鋪設電鐘帶,留意側面出風口礙於扶手柱較難調較送風角度。
  • 上下車門之間設 4 張橫向座椅,中間分別設有手枕及扶手柱分隔。
  • 下車門上方組件設計簡約,留意「請勿下車」燈箱並非置中裝設。
  • 本車型出牌時已採用二加二座位編排,並在 2008 年初陸續完成翻新車廂。
  • 翻新後座椅由無頭枕絨面座椅改為配人造皮頭枕座椅,天花電鐘帶依然保留。
  • 由於潛望鏡置中裝設,故報站機屏幕只能靠左裝設。
  • 車內無間斷光管沿冷氣槽側面鋪設,光管色調偏暖。
  • 冷氣槽底部採用球形出風口,惟不能調整送風量。
  • 上層尾排座椅均設頭枕,留意無間斷光管未有完全延伸至車尾。
  • 下層冷氣槽旁邊裝有不少扶手吊環,令下層企位達 33 人。
  • 下層冷氣槽悉數採用球形出風口,款式與上層相同。
  • 儀錶板設計簡潔,留意上車門門掣可選擇只開左或右扇車門或同時開啟。
  • 波掣可分段鎖上 1 或 2 波行車,報站機控制器則位於波掣左邊。
  • 司機位上方由左起分別為閉路電視屏幕、電牌控制器、風扇及上下層冷氣控制器。
  • 由於潛望鏡置中裝設,故報站機屏幕靠左裝設,車頭另設多一塊鏡面反射影像。
  • 購自捷達的 #505 - 510 經多年易手後,淺藍色車窗及「空調巴士」貼紙仍然保留。
  • 下車門只設一級梯級,梯級之間設有照明燈輔助下車門光管。
  • #505 - 507 於捷達入主時期翻新,上層轉用二加二座位編排並增設塑膠頸枕。
  • 車內不設電視系統,上層車頭僅設報站機屏幕,保留開揚視野。
  • 車內淺紅色扶手柱仍然沿用,並配電鐘按掣斜向接向天花。
  • 冷氣槽底部設球形出風口,無間斷光管則在翻新後鋪設。
  • 上層尾排座椅均設頸枕,留意裝有扶手柱的座椅僅設手把,不設頸枕。
  • 下層尾排座椅中間不設手枕及扶手柱,配置上略為不足。
  • 下層仍然沿用淺紅色扶手柱,大部份扶手柱均設電鐘按掣。
  • 下層車廂佈局與城巴同期引入的 #427 - 484 相同,同樣設 42 個座位。
  • 有別於 #427 - 484,冷氣槽底部中間不設坑道裝設扶手柱。
  • 留意左邊冷氣入風口旁邊鋪有一小段電鐘帶,設計與 #427 - 484 相同。
  • 下層部份連接扶手柱的座椅同樣配有頸枕,設計與上層並不一致。
  • 下層橫向座椅與縱向座椅之間水平落差較大,該張橫向座椅亦裝有手枕。
  • 上下車門之間冷氣槽原設排口送風,惟已被膠紙覆蓋,僅保留球形出風口。
  • 下車門兩邊旁板設計與 12 米利蘭奧林比安相同,上方照明光管後來已換為射燈。
  • #508 - 510 翻新車廂轉用二加二座位編排後,同時轉用 Lazzerini 頭枕座椅。
  • 部份裝有扶手柱座位,礙於扶手柱弧度問題未能裝設頭枕。
  • #505 - 510 採用與 #396 - 426 相同的車身,車內佈局亦類似。
  • #508 - 510 設有電視系統,後期亦已換上 16:10 闊屏幕。
  • 冷氣槽底部設有球形出風口,部份窗框亦已加裝玻璃手鎚備用。
  • 由於車廂早期捷達入主城巴時期翻新,故座椅沿用絨面皮套。
  • 上層尾排座椅均設頭枕,中間座椅不配安全帶。
  • 下層尾排座椅上方冷氣槽設有獨立出風口,設計與 #396 - 426 相同。
  • 下層車廂佈局與 #505 - 507 相同,同樣設 42 個座位。
  • 與上層相同,下層除連接扶手柱座椅外,其餘座椅均設頭枕。
  • 即使靠近通道座椅因裝設扶手柱不設頭枕,旁邊座椅亦同樣不設頭枕。
  • 下層橫向座椅之間設有 2 條扶手柱,並設原裝電鐘按掣。
  • 冷氣入風口之間裝有光管及電鐘帶,惟後者位置並不明顯。
  • 冷氣槽側面及下方均設球形出風口,惟前者被旁邊扶手柱阻礙。
  • 電視系統主機位於下層橫向座椅後方,善用座椅移前騰出的空間。
  • 下層尾排兩側座位對正橫向座位,放腳位空間頗為不足。
  • 上下車門之間設有 4 張橫向座椅,中間設有活動式手枕分隔。
  • 車廂前方冷氣槽以排口送風為主,有助減少車門開啟時大量冷氣流失。
  • 樓梯旁板後方天花裝有光管,惟冷氣入風口下方依然不設光管。
  • 下車門上方設有「請勿下車」燈箱、太平門掣及鐘燈,並已改用射燈照明。
  • #511 - 535 屬城巴第二期翻新車輛,鋪上黑色防滑地台膠,座椅換上人造皮皮套並加裝頭枕。
  • 由於上層通道天花左邊鋪有電鐘帶,故上層大部份扶手柱均不設電鐘按掣。
  • 全車扶手柱翻新後已由紅色轉為黃色,此外上層扶手柱均位於右行。
  • 本批車輛出牌時曾配絨面頭枕座椅,惟頭枕後來拆除,至翻新車廂時再添置。
  • 冷氣槽設計與前批車輛相若,並延至首排座椅上方,前端設網狀出風口。
  • 冷氣槽底部設球形出風口,喇叭則分別裝設在冷氣槽側面及底部。
  • 下車門至橫向座椅之間不設座位,令下層企位高達 55 人。
  • 企位空間設有多條扶手柱及扶手吊環,惟上方冷氣槽未有特別增設出風口。
  • 企位空間兩旁車窗已增設橫向扶手柱,樓梯旁板背面位置較低的橫向扶手柱依然設電鐘按掣。
  • 本批車輛起已轉用新式 Denso 冷氣系統,冷氣入風口位於下層尾排後方。
  • 駕駛室與樓梯之間續設 2 張橫向闊凳,上方另設光管照明。
  • 車門兩旁設有隔板分隔,下車門組件右側分別設鐘燈及太平門掣。
  • 儀錶板的波掣位置與九巴同款車輛相同,八達通機下方則設 GPS 報站系統控制器。
  • 駕駛室上方分別設 LiteVision 電牌控制器、風扇、咪高風、冷氣控制器及電視系統監察面板。
  • #537 在 2007 年中旬翻新前,曾試驗裝上 Hanover 電牌及 GPS 全球定位系統。
  • 翻新後本批車輛中只有 #554, 555 車尾採用細牌箱,可見牌箱四邊留有較粗黑色邊緣。
  • #536, 538 - 555 翻新後採用細側牌,其餘則屬標準尺寸。留意車門開關掣原裝屬圓形掩蓋,後來經替換後已換上方形。
  • 翻新前 #556 - 585 已設頭枕,故只有 #536 - 555 同時翻新皮套及加裝頭枕,另除 #556 外上層尾排均不設頭枕。
  • #536 - 585 於 2008 年悉數翻新,車廂續用黑色防滑地台膠。
  • 本批車輛出牌時已設行李架,無間斷光管則沿行李架底部鋪設。
  • #536 - 585 曾短暫服務北大嶼山路線,惟此後行李架已無用武之地。
  • 行李架底部除設無間斷光管及喇叭外,亦設撥扇式出風口。
  • 除 #556 - 585 外,#536 - 555 扶手柱已在翻新後由紅色轉為黃色。
  • 由於下層與上層同設行李架,故無間斷光管沿行李架及冷氣槽之間空位鋪設。
  • 從側面看行李架前方鋪設無間斷光管後,略為阻礙乘客擺放物品。
  • 下層尾排上方設有冷氣入風口,佈局與 #511 - 535 相同。
  • 第 2 批配 Plaxton 車身的量產型車輛,與前批車輛的車廂佈局無異。
  • 座椅經翻新後加裝頭枕及換上新巴色人造皮皮套,紅色扶手柱仍然沿用。
  • 上層車頭在 2008 年應運輸署加裝雙扶手後,新增扶手柱同為紅色。
  • 上層尾排座椅均設頭枕,留意後方太平窗尺寸較配亞歷山大車身車輛為大。
  • 報站機屏幕遷就潛望鏡靠左裝設,至於窗框前方另設黑色扶手柱。
  • 冷氣槽僅延伸至第 2 排座椅上方,與車頭之間天花另行裝設光管照明。
  • 車內礙於潛望鏡不設電視屏幕,連帶樓梯上亦未設支架安裝屏幕。
  • 冷氣槽下方改設撥扇式出風口,此外扶手柱接向天花設計與前批有別。
  • 除了轉用紅色扶手柱及撥扇式出風口外,下層車廂佈局與前批相同。
  • 下層車廂以座位為主,設 42 個座位,中後部設有橫向座椅。
  • 下層無間斷光管靠近車窗鋪設,冷氣槽側面裝有與前批相同款式的球形出風口。
  • 本車型不設電視系統,樓梯旁板背面雖有告示板,後來已棄用。
  • 冷氣槽底部設有撥扇式出風口,中部橫向扶手柱亦至下車門終止,未有延伸至車頭。
  • 下層冷氣槽兩側扶手柱一直延伸至冷氣入風口前方,入風口面積亦較亞歷山大車身設計細小。
  • 上層車頭至樓梯口之間的冷氣槽,側面除設排口送風,底部亦設多個撥扇式出風口,加強車廂前部冷氣。
  • 下車門採用 Deans 內推式車門,上方米白色組件分別設鐘燈、照明燈、太平門掣及「請勿下車」排燈。
  • 翻新後除 #628 外,#621 - 627, 629 - 635 冷氣槽設計與前批相同。
  • 從上層車頭內望,車廂翻新後佈局及規格均與 #511 - 535 看齊。
  • 上層樓梯前方設有 3 排座椅,留意由於空間有限,右行行距相對較窄。
  • 與前批 #557 - 585 不同,本批車輛尾排配有頭枕,與 #511 - 535 相同。
  • 上層採用深灰色方形冷氣槽,惟並未完全延伸至首排,前端僅設網狀出風口送風。
  • 無間斷光管沿冷氣槽旁邊鋪設,照明色調偏黃,屬城巴標準。
  • 上層電鐘帶緊靠左行光管鋪設,遠看並不明顯。
  • 留意電鐘帶並未完全延伸至尾排,僅至尾 2 排終止。
  • 下層車廂與前批 #536 - 585 看齊,提供 42 個座位及 36 個企位。
  • 下車門後方至橫向座椅均為窄凳,通道因而擴闊增加企位。
  • 雖然下層左行扶手柱大多設電鐘按掣,惟冷氣槽底部左邊仍鋪有電鐘帶。
  • 冷氣槽側面設有多個球形出風口,但僅能調較送風角度。
  • 上下車門之間設 4 張橫向座椅,設計與前批相同。
  • 巴士採用 Deans 內推式車門,車門上方天花設有 2 盞射燈照明。
  • #628 翻新後採用與第 5 批量產型同款冷氣槽,為同批次車輛中特別的一員。
  • 上層採用標準亞歷山大車身頭幅,新款冷氣槽亦未有延伸至頭幅部份。
  • #628 座椅原來不設頭枕,翻新後加裝頭枕並配用新巴色人造皮皮套。
  • 留意上層尾排座椅均屬窄凳,故座椅之間空隙明顯較闊。
  • 上層冷氣槽底部設撥扇式出風口,惟出風口貼近車窗不便通道旁座位。
  • 下層冷氣槽雖然位於車廂中部,但仍見與上層冷氣槽外殼相同的組件裝設車窗上方。
  • 下層車廂佈局與同批次車輛相同,翻新規格亦大致相若。
  • 下層冷氣槽兩側扶手柱設有多個扶手吊環,底部兩邊則設撥扇式出風口。
  • 下層尾排座椅有別於上層皆為闊凳,惟上方冷氣槽未為每張座椅設獨立出風口。
  • 冷氣槽側面裝有球形出風口,惟不能調較送風量,電鐘帶則沿冷氣槽底部左邊鋪設。
  • 最後一批量產型車輛出牌後至 2010 年前,車廂均保留出牌時規格。
  • #636 - 654, 324 - 329 出牌時均採用城巴色橙灰間條絨面座椅。
  • 上層車頭已裝上電視及報站機屏幕,冷氣槽同時轉用弧形三角設計。
  • 車內扶手柱均為紅色,為捷達入主城巴時標準規格。
  • 上層冷氣槽僅延伸至第 2 排座椅上方,前端設有出風口朝向車頭。
  • #636 - 654 座椅最初不設塑膠頸枕,至 2004 年起陸續加裝。
  • 無間斷光管沿冷氣槽底部鋪設,出風口則屬撥扇式。
  • 下層冷氣槽側面採用球形出風口,底部續設撥扇式出風口及電鐘帶。
  • 下層車廂佈局與前批車輛無異,座位及企位數目均相同。
  • 雖然冷氣入風口改置車尾,惟車廂中部未有闢出企位空間。
  • 下層兩側共設 17 張橫向座椅,座椅數目與採用對頭式座椅的九巴同類車輛相近。
  • 下層尾排冷氣槽上方僅於兩邊設有撥扇式出風口,未見增設獨立出風口。
  • 上下車門之間座椅以扶手柱分隔,上方設有 4 個扶手吊環。
  • 下車門上方設有鐘燈及「請勿下車」燈箱,前方天花裝有 2 盞照明燈。
  • #636 - 654, 324 - 329 在 2010 年 3 月起翻新,原來絨面皮套換為紫色 NW 字樣人造皮。
  • 座椅翻新之後,上層冷氣槽、地台以至扶手柱均無任何改動,維持原來配置。
  • 下層車廂翻新後,所有座椅已更換皮套,款式與上層相同。
  • 在翻新座椅皮套前,工程部需將塑膠頸枕移去,更換皮套後再裝回。
  • #656 為本車型唯一配捷達車身色彩的車輛,車身仍以黃、紅、藍為主調。
  • 由 #511 起本車型改良車尾設計,牌箱面積擴大,車牌則釘在牌箱右邊凹位內。
  • 本車型採用闊版上車門,上車門梯級特設 2 盞地台燈照明。
  • 本批車輛車廂佈局與 #636 - 654 並無大分別,包括扶手柱顏色。
  • #655 - 699 原裝採用 Lazzerini 頭枕絨面座椅,曾為城巴唯一一批採用絨面頭枕的富豪車款。
  • 由於上層鋪有電鐘帶,故只有樓梯旁扶手柱設電鐘按掣。
  • 除車頭及樓梯旁扶手柱外,上層所有扶手柱均為黃色。
  • 下層座椅絨面皮套款式與上層相同,尾排中間座椅旁另設手枕。
  • #655 - 699 與前批車輛同樣採用弧形冷氣槽,底部設撥扇式出風口及喇叭。
  • 下層冷氣槽旁邊及光管組件側面均設喇叭,與 #628 同為本車型僅有配置。
  • 雖然冷氣槽底部鋪有電鐘帶,惟扶手柱仍設電鐘按掣方便乘客。
  • 有別上層車廂,下層車廂扶手柱均為紅色,照明色調亦同樣偏暖。
  • #655 - 697 於 2010 年 4 月起翻新,將座椅皮套換上紫色 NW 人造皮皮套。
  • 除更換座椅皮套外,上層佈局包括扶手柱顏色維持不變。
  • 上層車頭加裝雙扶手後,上方新增扶手柱不設坑紋,僅與下方原裝扶手柱顏色相同。
  • 喇叭沿冷氣槽側面裝設,電鐘帶則沿左方冷氣槽旁天花鋪設。
  • 下層車廂翻新工程與上層相同,僅更換座椅皮套。
  • 下層地台未有翻新,留意部份車輛更換光管後照明色調較冷。
  • 梯間部份踏面因為日久磨蝕,在翻新車廂時已重鋪踏面防滑地台膠。
  • 下車門上方設「請勿下車」燈箱、鐘燈及太平門掣,兩旁扶手柱均設電鐘按掣。
  • 波掣位於儀錶板左側,更方便車長操作,咪錶右邊較前批量產型增設波箱油溫計。
  • 擋風玻璃上方設有 LiteVision 控制器,轉換車頭、車側及車尾顯示路線編號的磁翻板。
  • #698 - 699 早於 2008 年完成翻新,比同批車輛早近 2 年翻新。
  • 翻新後座椅換上新巴色人造皮皮套,與 #461 - 484, 511 - 585, 621 - 635 規格相同。
  • 下層車廂翻新座椅皮套後,紅色扶手柱依然沿用。
  • 全車地台並未列入是次翻新工程內,沿用黑色防滑地台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