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蘭在 1988 年研製奧林比安空調版引入本港市場後,專利巴士空調化已成為不可逆轉的趨勢。另一巴士製造商丹尼士亦不甘後人,將當時已供港的巨龍車系改良,並在 1990 年推出空調版,為繼 1980 年 6 月試驗改裝空調巴士失敗的丹尼士喝采型之後,九巴第 2 款丹尼士製空調巴士。
首部樣版車 AD1 (EL5113) 冷氣系統運作原理與利蘭奧林比安空調幾乎相同,機械配置同樣為康明斯 (Cummins) LT10 引擎及 ZF 波箱,並採用由引擎帶動的 Denso 冷氣系統,僅車身採用丹尼士指定的都普 (Duple Metsec) 車身。
量產型轉用 Voith 波箱
丹尼士巨龍空調抵港後並未遇上太大障礙,九巴並在隨後率先引入首批 40 部量產型車輛,與 AD1 同配都普 W46 型車身,惟波箱轉用 Voith 出品,亦成為本車型隨後的標準波箱配置;隨後九巴分別在 1992 年及 1993 年,再引入第 2 批 20 部 (AD42 - 61) 及第 3 批 69 部 (AD62 - 130) 配都普 W53 型車身的量產型車輛,機械配置及車廂佈局均與首批量產型大致相同。
值得一提,歐盟在 1992 年對重型貨車及巴士引擎排放標準實施歐盟一期管制,吉拿 (Gardner) 遂在當年研發出 LG1200 歐盟一型引擎,並配用在 AD53 及 AD56 之上,成為全港首 2 部配歐盟一型引擎的專利巴士。然而,由於引擎容積較大,引擎重量明顯較其主要競爭對手康明斯為高,行車時亦較為耗油,加上吉拿在 1990 年代中期停止研發引擎,改為生產引擎零件,令吉拿引擎發展無以為繼,最終 AD53, 56 在 1999 年先後轉用康明斯 LT10 歐盟一型引擎。
最後 2 批轉用歐盟一型引擎
另一方面,九巴在 1994 年增訂第 4 批 115 部量產型車輛 (AD131 - 245),並在 1995 年間悉數出牌。這批車輛除了轉用都普 W70 型車身外,引擎亦轉用康明斯 LT10 歐盟一型引擎;至 1995 年底及 1996 年初,九巴再引入第 5 批 35 部量產型車輛 (AD246 - 280),機械配置與第 4 批量產型相同,僅車身配件略為改動,車身裙腳線亦較低。
1997 年初,在九巴大手購入 12 米版丹尼士巨龍空調之際,本車型再增加最後第 6 批 80 部量產型車輛 (AD281 - 360),車身與 12 米版同為都普 W82 型車身,車內亦轉用二加二座位編排,並配用頭枕座椅提升舒適度,載客量亦因而降至 119 人,屬全批車輛中最低。
部份退役轉作訓練車
這批車輛由 1990 年相繼引入之後,多年來一直活躍於新市鎮對外路線,直至 2007 年起陸續因車齡關係除牌退役,至 2015 年 3 月底悉數退出載客行列,當中 AD360 (HC2446) 退役後輾轉易手成為大欖隧道訓練車輛,取代原來在 1998 年購入的退役利蘭勝利二型 G304 (CL2908)。
當中 AD53 在 2010 年退役後率先改裝為訓練巴士,為九巴訓練學校車隊中首部巨龍系空調訓練巴士,此後 AD53, 68, 108, 110 - 112, 115, 117, 118, 121, 123, 124, 128, 134, 135, 138 - 140, 143, 187, 234, 237, 238 退役後亦相繼轉為訓練巴士,至 2016 年 9 月悉數退役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