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巴篇丹尼士巨龍空調十一米

KMB Dennis Dragon (A/C) 11m

最後修訂日期︰01/07/2018

 

車型介紹

  利蘭在 1988 年研製奧林比安空調版引入本港市場後,專利巴士空調化已成為不可逆轉的趨勢。另一巴士製造商丹尼士亦不甘後人,將當時已供港的巨龍車系改良,並在 1990 年推出空調版,為繼 1980 年 6 月試驗改裝空調巴士失敗的丹尼士喝采型之後,九巴第 2 款丹尼士製空調巴士。

  首部樣版車 AD1 (EL5113) 冷氣系統運作原理與利蘭奧林比安空調幾乎相同,機械配置同樣為康明斯 (Cummins) LT10 引擎及 ZF 波箱,並採用由引擎帶動的 Denso 冷氣系統,僅車身採用丹尼士指定的都普 (Duple Metsec) 車身。

(... 閱讀更多 )

 

車型剪影

 

車型規格

車型資料Dragon-Dominator 6X2
底盤建造Dennis Specialist Vehicles
車身建造
AD1 - 41Duple Metsec W46
AD42 - 130Duple Metsec W53
AD131 - 280Duple Metsec W70
AD281 - 360Duple Metsec W82
車輛體積10900 x 2500 x 4369 mm
總載客量
AD1141 人
AD2 - 130135 人
AD131 - 280136 人
AD281 - 360119 人
上層座位
AD166 人
AD2 - 28062 人
AD281 - 36049 人
下層座位
AD141 人
AD2 - 28040 人
AD281 - 36037 人
下層企位
AD1, 131 - 28034 人
AD2 - 130, 281 - 36033 人
引擎型號
AD1 - 52, 54, 55, 57 - 130Cummins LT10-B245 ( 10014c.c. )
AD53, 56, 131 - 360Cummins LT10-B252 ( Euro 1, 10014c.c. )
最大馬力
Cummins LT10-B245245hp @ 1900rpm
Cummins LT10-B252252hp @ 1900rpm
最大扭力
Cummins LT10-B2451050Nm @ 1250rpm
Cummins LT10-B2521082Nm @ 1300rpm
波箱配置
AD1ZF Ecomat 4HP590( 4 前速)
AD2 - 360Voith DIWA863( 3 前速)
座椅配置
AD1乳膠座椅
AD2 - 280Lazzerini
AD281 - 360Lazzerini 配頭枕
牌箱配置膠牌
登記年份
AD11990 年
AD2 - 411991 年
AD42 - 1061992 年
AD107 - 1301993 年
AD131 - 2551995 年
AD256 - 2801996 年
AD281 - 3601997 年
車型總數360 部
本車型已於 2015 年 3 月悉數退役
 

補充資料

車隊編號更改時期更改項目更改前項目備註
AD53, 561999 年更換引擎Gardner LG1200 ( Euro 1, 12680c.c. )
235hp @ 1900rpm, ?Nm @ ?rpm
 

車型面面觀

  • AD1 外觀上與非空調版的 S3N221 - 270 設計相近,包括圓角茶色車窗及釘在水箱欄杆的車牌。
  • 車尾牌箱未有凸出外框包圍,車牌位置較低貼近燈號,與後期量產型車輛明顯不同。
  • 車內規格貼近非空調版,座椅雖屬粉紅色皮面,惟椅背仍為啡色仿木紋設計。( Zender )
  • 上層車廂及冷氣槽以米色為主調,留意樓梯口冷氣槽鋪有護墊,為本車型獨有設計。( Zender )
  • 下層車廂中部與非空調版同樣採用橫向座椅,並同樣提供 41 個座位。( Zender )
  • 上下層冷氣槽底部均設球形出風口,只有下層冷氣槽側面另設出風口送風。( Zender )
  • 首批量產型車輛外觀與樣版車分別不大,僅加闊車頭牌箱及將車牌改置防撞桿上。
  • 車尾牌箱邊緣已轉用凸出設計,車牌裝設位置亦較樣版車略高。
  • 車內轉用獨立座椅並配灰色皮套,連帶冷氣槽亦轉為深灰色,致車廂偏暗。
  • 上層尾排位於兩側冷氣槽之間,為方便更換牌箱膠牌,該 4 個座位僅設 2 幅椅背。
  • 由 AD42 起,車頭防撞桿已加高,惟車牌擺位不變,車裙灰色線上方另外鋪有黑色膠邊。
  • 車尾設計與前批車輛並無分別,惟右邊車身入油位下方已增設銀色金屬板。
  • 與首批量產型比較,本批車輛上層佈局不變,僅座位轉用粉紅色皮套。
  • 除了座位皮套之外,本批車輛亦轉用淺灰色冷氣槽,暖氣出風口則由前批米色轉為黑色。
  • 由 2007 年起,本車型應運輸署要求陸續在上層車頭加裝雙扶手,遂設 2 條銀色橫向扶手柱。
  • 上層尾排貼近太平窗,坐墊為遷就尾排較其他座椅為薄,坐感一般。
  • 冷氣槽底部除設球形出風口外,窗邊另設排口送風。
  • 上層光管沿冷氣槽側面裝設,只有梯間上方光管裝在冷氣槽底部。
  • 下層與上層同樣設少量扶手柱,惟通道天花左側鋪有電鐘帶。
  • 下層座位與上層同為粉紅色皮套,留意車廂後部扶手吊環較為疏落。
  • 冷氣入風口位於下車門後方兩側,入風口底部靠近窗邊另設出風口。
  • 下層暖氣組件由於尾軸輪拱上方,剛好收納在倒頭位椅背之間。
  • 本批車輛與第 2 批量產型車輛外觀上並無分別,車輛燈罩主要為黑色或銀色。
  • 車尾設計與同款車身的 AD42 - 61 相同,部份車輛在服役晚期依然保留「 DENNIS DRAGON 」鐵牌。
  • 上層車廂佈局及座位編排與 AD42 - 61 相同,僅部份座椅轉用灰色皮套。
  • 上層樓梯前續設 3 排右行座椅,該 3 排座椅行距亦較上層其他座位為闊。
  • 冷氣槽底部續設球形出風口及排口送風,側面亦設出風口、喇叭及光管。
  • 上層尾排座椅坐墊及椅背獨立分拆,有別前批採用 2 幅雙人椅墊設計。
  • 本車型配用都普車身,上層冷氣槽至首排逐漸偷薄以完全延伸至頭幅。
  • 上層右行全屬雙人座椅,採用三加二座位編排後通道明顯較窄。
  • 本批車輛起冷氣槽轉用深灰色,色調與首批量產型車輛相若。
  • 下層冷氣槽末端裝有球形出風口,下方分別設喇叭及多個出風口。
  • 下層車廂以座位為主,惟採用窄凳令通道寬闊,企位達 33 人。
  • 下層座椅分別採用灰色及粉紅色皮套,天花亦已裝有扶手吊環。
  • 下層冷氣入風口依舊裝設在車廂中部,設計與前批車輛相同。
  • 下層尾排座位排列緊湊,尾軸輪拱上朝向車尾座椅旁設有垂直扶手柱,沿襲前批設計。
  • 樓梯旁板背面的電視屏幕裝設位置較低,以遷就冷氣入風口組件。
  • 樓梯佔約整節車窗長度,梯間設有 7 個踏面,旁邊另設暖氣出風口。
  • 由 AD131 起車牌釘在水箱欄柵上,部份車輛後期因零件不足,已換上第 6 批量產型車輛指揮燈組件。
  • 車尾太平窗兩側已加裝一組燈號,為 90 年代中以後標準規格,冷氣散熱網下方同時增設緊急停機掣。
  • 上層續用三加二座位編排,車內扶手柱已轉用黃色凹凸紋設計。
  • 上層第 3 排右行座椅與樓梯之間增設電路板組件,令樓梯前右行座椅行距回復原狀。
  • 由 AD191(即 GL 牌)起,上層扶手柱垂直接向天花,天花亦不設電鐘帶。
  • 上層冷氣槽組件設計與前批相同,同樣至首排逐漸偷薄連接頭幅。
  • 上層尾排續設 4 個座位,太平窗上方原設通風口惟已棄用。
  • 下層尾排與前批同設 6 個座位,在第 3 及第 4 張座椅之間另設扶手柱。
  • 下層車廂同樣轉用黃色凹凸紋扶手柱,數目亦較前批車輛多。
  • 下層除最後 2 排座椅及上下車門間的橫排座椅外,其餘座椅均採用粉紅色皮套。
  • 冷氣槽採用球形出風口送風,下層冷氣槽同時設排口送風。
  • 梯間下層部份以灰色纖維板包圍,上層部份繼續採用米色旁板。
  • 上層冷氣槽仍屬淺灰色,底部設球形出風口及排口朝車窗送風。
  • 隨著本批車輛起增設暖氣槽沿地台右側鋪設,樓梯底的暖氣組件經已移走。
  • 儀錶板與前批車輛相同,軑環依舊較大,並排列燈號顯示車輛狀態。
  • 近攝儀錶板在速度計兩側各設一行燈號,儀錶板正中間另設水撥按掣。
  • 駕駛室窗邊上方排有客燈按掣,上方設獨立出風口。
  • 留意丹尼士巨龍車系配有獨特的手掣桿,其兩段式設計更便利車長操作。
  • 下車門上方設有多個排口送風,避免車門開啟時冷氣大量流失。
  • 由 AD131 起,下車門下緣裝有小燈隨車頭燈亮起,方便夜間照明。
  • 由 AD131 起,車裙上方不再鋪有黑色膠邊,中軸及尾軸之間則增設小燈。
  • 由 AD246(即 GR 牌)起,車頭大燈採用較細燈罩,車裙灰色線亦較低,入油位下方未見銀色金屬板。
  • AD246 - 280 上層座位編排與前批相同,提供 62 個座位。
  • 與前批車輛比較,冷氣槽款式較新,扶手柱亦接向天花膠帶。
  • 車頭佈局不變,留意車頂中間未復見有金屬片,表示本批車輛採用整幅式車頂。
  • 經改良的冷氣槽下方設撥扇式出風口,側面上緣則以鐵片間隙送風。
  • 縱然冷氣槽採用不同物料,惟設計同樣至首排後逐漸透薄連接頭幅。
  • 第 4 及第 5 批量產型車輛在上層樓梯旁均裝有組件收納電路板。
  • 有別於前批車輛,冷氣槽底部已不復見有排口靠車窗送風。
  • 由 AD131 起,上層右行地台已鋪設暖氣槽,車身去水孔須繞過暖氣槽。
  • 車內依舊採用舊式 Denso 冷氣系統,上層尾排同於冷氣槽之間設 4 個座位。
  • 下層尾排續設 6 個座位,中間設有扶手柱保障乘客安全。
  • 下層車廂佈局與前批車輛大致相同,扶手柱同樣接向在天花的橫向扶手柱。
  • 留意輪拱上座椅坐墊較平及薄,坐感一般且損耗較快。
  • 下層車廂扶手柱雖已設電鐘按掣,惟天花亦鋪有電鐘帶。
  • 冷氣入風口旁邊冷氣槽同設撥扇式出風口,並遷就有限空間縱向裝設。
  • 下層冷氣槽與上層同樣轉為較新款式,底部與上層同為撥扇式出風口。
  • 下層同樣鋪有暖氣槽,留意通道側面設有出風口,屬下層少數暖氣出風口之一。
  • 最後一批 80 部量產型車輛,車牌再度釘在防撞桿上,上層擋風玻璃扶手柱亦轉為黃色。
  • 巴士採用新款 Denso 冷氣系統,車尾散熱網換上白色,牌箱亦不再設凸出邊框包圍。
  • 下車門下緣照明燈轉用新款式,照明效果較前批更為理想。
  • 上層冷氣槽未有完全延伸至頭幅,前端裝有球形出風口朝車頭送風。
  • 本批車輛轉用二加二座位編排,所有扶手柱均設電鐘按掣並集中在右行。
  • 上層座椅行距較闊,左行由前批 14 行減至 13 行,僅提供 49 個座位。
  • 上層樓梯前續設 3 排座椅,左右行座椅行距同樣寬闊。
  • 下層冷氣槽因遷就太平門繞道,故需佔用上層尾排右側部份地台。
  • 相此前批冷氣槽表面光滑,本批車輛冷氣槽轉用暗色花紋設計。
  • 除改變冷氣槽外觀,底部與前批同樣設撥扇式出風口,側面設喇叭及光管。
  • 由於冷氣入風口改置車尾,上層尾排座椅因而移前,改設 5 張無頭枕闊凳。
  • 下層尾排設有 5 張頭枕闊凳,惟坐墊較薄,上方設有 2 個冷氣入風口。
  • 下層車廂佈局與前批大致相同,座位較前批略減 3 個至 37 個。
  • 留意樓梯後 2 排座椅採用 Lazzerini 闊凳,包括後傾椅背及較薄坐墊,與後方座椅不同。
  • 下層扶手柱依舊接向裝在天花的橫向扶手柱,車廂中部因冷氣入風口移至車尾增設更多出風口。
  • 上下層右行地台鋪有暖氣槽,中軸輪拱旁邊設有其中一個暖氣出風口。
  • 上下車門之間設有 5 張窄凳,至於下車門上方分別裝有光管及「請勿下車」燈箱。
  • 下層右行冷氣槽需繞過太平門上方往前延伸,故因而佔用上層尾排右側部份地台。
  • 由於樓梯對正下車門,樓梯與駕駛室之間設有 3 張頭枕窄凳。
  • 駕駛室背面與座椅之間留有剩餘空間,至於該處座椅後方裝有電視系統母機。
  • 本車型上車門均屬摺疊式窄門,使上下車門之間得以安裝 5 張座椅。
  • 車門屬 Deans 出品,留意冷氣槽刻意凸出繞過下車門,鐘燈右方則設太平門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