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應付愉景灣頤峰在 1994 年入伙,愉景灣客運在同年起,透過本港代理仁孚行,從平治梅斯特斯 (Mercedes Benz) 購入 O405 型,為五十鈴 (ISUZU) 之後第 2 款引入的大型單層空調巴士。
雖然當時九巴已購入 41 部平治梅斯特斯 O305 型(車隊編制 ME),但 O405 型在港仍然是個陌生的車型名字,全港亦只有愉景灣客運擁有同款車型。不過放眼其他國家,O405 型在歐洲及澳洲等地銷售情況則相當理想,在新加坡更有過千部 O405 型在當地服役。無獨有偶,愉景灣客運正在新加坡大量引入 O405 型之後拍板買入。
配 Asia Auto 車身 ( 1995 - 2008 )
首 2 部 O405 型 (HKR109, 110) 底盤在 1994 年年底抵港,當時底盤已配備原廠頭幅及車尾組件。新車由本地亞州車身工程 (Asia Auto) 組裝車身,並於翌年暑假出牌,行走來往愉景灣碼頭及頤峰一帶的區內循環線。
由於車輛主要服務區內屋苑住客,故車廂佈局以企位為主,前軸及尾軸之間的車廂騰出大量企位空間,令企位高達 67 人,全車載客量更高達 97 人;其後愉景灣客運為改善尾排座椅擠迫問題,尾排座椅由 6 人減至 5 人,但 HKR109 及 HKR110 仍以 96 人載客量,創下至今全港載客量最高的單層巴士紀錄。
此外,由於巴士載客量特高,為符合法例要求,在建造車身時除了上落車門之外,同時需要設有 3 道太平門,令乘客在緊急時亦能迅速逃生,成為另一個有別於全港其他單層巴士的有趣紀錄。
在投入服務初期,HKR109 及 HKR110 車頭只設一個顯示路線編號的電牌,不設側牌。後來為配合路線擴展,車頭遂加裝地點捲軸牌布及加裝側牌,代替只能顯示路線的電牌,直至退役前數年才換上 Hanover 電牌。
配 Hispano Carrocera 車身 ( 1996 - )
至 1996 年,愉巴再引入 2 部 O405 型 (HKR73, 120),車身則改由西班牙 Hispano Carrocera 裝嵌,然後才經水路抵港,並分別於 1996 年及 1998 年出牌。由於選用另一款車身,故此 2 部車輛在空調機組位置、尾燈擺位及司機位窗等,均與配亞洲車身的 O405 有別;唯一不變的,就是底盤裝嵌時已有的原裝頭幅及車尾組件。
HKR73 及 HKR120 車廂佈局同樣以企位為主,不過由於車輛淨重問題,即使車廂企位空間不變,企位數目亦下調至 61 人,惟總載客量仍高達 90 人;至於座椅則採用 Fainsa 座椅,不設頭枕,對比 HKR109 及 HKR110 初出牌已設頭枕座椅略為遜色。另外,2 部車輛在投入服務時已經安裝 Hanover 電子路線牌,至 2009 年再換上 LiteVision 電牌。
車型近況
HKR109 及 HKR110 已先後在 2008 年退役,餘下 2 部 HKR73 及 HKR120 則在 2009 年起轉用 DBAY 作為車隊編號,後者更髹上愉景灣客運新車身色彩。經過長年累月的服務,DBAY120 亦已於 2009 年退役,至於 DBAY73 則在 2016 年 8 月行車證到期後未有即時續牌,閒置在車廠約半年後至 2017 年 4 月才正式退出愉景灣客運車隊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