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巴在 1990 年引入 11 米丹尼士巨龍空調後,至 1990 年代車隊中大批 9.7 米利蘭奧林比安(車隊編制 BL )、 丹尼士統治者(車隊編制 DM )、利蘭勝利二型(車隊編制 G )、9.7 米都城嘉慕(車隊編制 M )及丹尼士祖比倫(車隊編制 N )陸續退役,九巴遂從丹尼士引入 10 米版車輛,填補中型雙層巴士空缺,也是九巴在引入低地台車款之前唯一一款中型雙層空調巴士。
雖然同期富豪在 1992 年收購利蘭後,接續推出奧林比安 (Olympain, B10TL) 車系,但由於底盤設計所限,若 10.4 米版底盤需保留雙車門設計,前軸及中軸之間左側的油缸便需放棄,變相令車輛只配備一個油缸,不足以應付每日動輒行走十多小時的營運需要,故最終直至奧林比安車系停產之前,九巴亦未有從富豪引入中型雙層巴士,令丹尼士巨龍獨攬供應九巴 1990 年代的中型雙層巴士。
分 4 批引入車輛
首批 30 部量產型車輛 (ADS1 - 30) 在 1993 年悉數出牌,規格與同期引入的 11 米版相似,上層車窗上方更設 3 個通風口,為本港巨龍車系唯一一批設通風口的空調巴士,惟至退役前僅得 ADS13, 14, 16 - 27, 29, 30 依然保留通風口;至於機械配置方面,這批車輛採用康明斯 (Cummins) LT10 型引擎、Voith 波箱及都普 (Duple Metsec) 車身,車內採用三加二座位編排後,載客量達 117 人。
首批車輛投入服務後 2 年,九巴為配合車隊更替在 1995 年引入第 2 批 115 部及第 3 批 40 部量產型車輛,在 1996 年至 1997 年間全數出牌。這批車輛配經改良的都普車身及康明斯 LT10 歐盟一型引擎,當中首 115 部 (ADS31 - 145) 上層座位編排經改動及拉闊行距後,載客量較前批減少 3 人,並為九巴最後一批採用三加二座位編排的車輛;隨後 40 部在 1996 年底起出牌的車輛 (ADS146 - 185) 則轉用二加二座位編排,載客量降至 104 人;投入服務後九巴隨即在 1998 年及 1999 年,先後將利蘭勝利二型及丹尼士祖比倫全數退役,加快旗下車隊空調化步伐。
時至 1999 年上半年,九巴最後一批 50 部量產型車輛 (ADS186 - 235) 在廣洲裝嵌完畢後抵港出牌。這批車輛配備康明斯 M11 系歐盟二型引擎,並與前批 ADS146 - 185 同樣採用二加二座位編排,座椅更設頭枕提升舒適度;這批車輛同時亦是本港最後一批出牌的丹尼士巨龍,隨著同年年底首批 10.6 米丹尼士三叉戟陸續出牌,本港中型雙層空調巴士正式朝低地台化邁進。
服務多年陸續退役
這批巴士出牌之後,一直分配至各間分廠,行走部份客量偏低或途經受車長限制路段。至 2011 年暑假起,本車型首批車輛率先退役,至 2017 年 7 月最後 2 部車輛 (ADS229, 235) 退出載客行列,象徵本港丹尼士統治者及巨龍/禿鷹車系正式落幕,也代表九巴所有非低地台車型已悉數退役,其低地台化進程較同屬載通旗下的龍運足足晚了近 7 年。現時九巴已保留 ADS134 (GU8384) 及 ADS235 (JD4215) 作展覽用,據知除了另外 1 部車輛獲私人保留外,其餘已悉數轉售至本地廢車場拆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