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巴在引入 12 米超級都城(車隊編制 3M )及 9.7 米兩軸都城二型(車隊編制 M )之後,於 1986 年購入 45 部 11 米都城嘉慕,與此同時九巴亦向利蘭及丹尼士招手,分別引入 11.3 米利蘭奧林比安(車隊編制 S3BL )及 11 米丹尼士巨龍(車隊編制 S3N )。
毫無疑問,經歷 1970 年代起旗下車隊急速擴張後,九巴的購車要求已由為疏導乘客購入的 12 米大型雙層巴士,轉為應付新界及市區部份狹窄路段的 11 米雙層巴士,以應付市區道路的實際需要。
首批量產型 (S3M1 - 45)
首批 S3M1 - 45 於 1986 年中旬相繼出牌,採用可牽引最大 220 匹馬力的吉拿 (Gardner) 6LXCT 引擎及 Voith 波箱。車輛採用淺藍色車窗,車廂除首度應用大量玻璃纖維旁板外,下層車廂中部闢有大範圍企位空間,下層企位高達 48 人,總載客量達 150 人。
雖然此批車輛不設鮮風機,但出牌後仍然派往市區路線行走。其中 S3M18 (DL4870) 意外燒毀於 1990 年重建車身後,配上後期版本的都城嘉慕車身,並套上新車牌 EM360 重投服務,下層原來的企位空間亦改為座位,載客量亦有所不同。
第二批量產型 (S3M46 - 144)
在首批量產型都城嘉慕投入服務後不久,為數 99 部第二批量產型 (S3M46 - 144) 於 1987 年至 1989 年間投入服務。與前批較明顯的分別,是配上深啡色車窗及設有鮮風機。機械配搭與前批相同,惟由於下層不再設有大範圍企位空間,下層座位提升至 41 人,整體載客量亦相應下調至 142 人。
九巴首部空調都城嘉慕 (S3M145)
伴隨第二批量產型都城嘉慕而來的,還有都城嘉慕向九巴提供的空調巴士樣辦車 S3M145 (DP1932)。當年此車抵港時,車廂內已裝有無間斷光管及蜂孔出風設計,時至今日新引入的空調巴士仍然採用。
不過由於其時冷氣機組表現並不穩定,九巴於多次損壞後決定拆除冷氣機組及卸下原裝吉拿 6LXDT 引擎,改回使用吉拿 6LXCT 引擎,同時將車廂改為與其他相同佈局,將騰出冷氣機組後的車廂空間改置座椅。
雖然如此,從外觀上仍能察覺此車曾是空調巴士的身份,例如下車門為解決冷氣流失改為 4 扇摺疊,有別其他車輛僅設 2 扇內推式下車門;左邊下層尾排與尾 2 排車窗之間,仍留有棄用的冷氣槽管道;車窗雖配茶色玻璃但不設鮮風機等等。
在 S3M145 試驗空調系統失敗後,九巴並未因而卻步,並於 1988 年引入 2 部 8.5 米都城騎士 (Metrorider) 單層空調巴士(車隊編制 AMR )試驗。可是隨著都城嘉慕在 1989 年結業,九巴終究還是未有從都城嘉慕引進雙層空調巴士。
本港最後一批都城嘉慕 (S3M146 - 254)
都城嘉慕於 1989 年結業之際,九巴購入的 109 部車輛訂單仍然繼續付運,並於 1989 年 7 月至 1990 年 5 月期間陸續投入服務,成為本港最後一批都城嘉慕巴士。
本批車輛絕大部份均採用康明斯 (Cummins) LT10 引擎及 Voith 波箱,S3M215 以後車輛則改配 4 波波箱(後來陸續轉為 3 波波箱),當中 S3M152, 156-213, 222, 223, 225, 233, 254 後來配合九巴為旗下 9.7 米都城二型巴士替換引擎,以繼續行走途經荃錦公路的 51 線(錦田←→荃灣如心廣場),因而改配吉拿引擎,部份車輛更因而需要提早除牌退役。
至於部份出牌時隸屬九龍灣廠的都城嘉慕,為方便行走寶琳路往來將軍澳區,儀錶版旁更配有手動減速桿,保障行車安全。這批車輛之中,不乏配用 282 匹版本康明斯 LT10 引擎,對驅動一部 11 米非空調巴士而言可謂綽綽有餘。
千禧年後陸續退役
踏入千禧年,本車型車輛已逐漸步入服役晚年,並由 2002 年起陸續除牌退役。2003 年中旬起,因應政府削減本港專利巴士公司車隊配額,九巴更被迫將大批 EG 、 EH 及 EK 牌車輛 (S3M195 - 213, 222, 229 - 232, 234 - 243) 提早退役,部份車輛除牌時車齡僅 14 年。
2006 年底,為時本車型逾半車輛經已退役,在最後一部車輛 S3M233 (EH8559) 於 2007 年 5 月 10 日除牌退役後,象徵都城嘉慕車系全面撤出本港專利巴士車隊,這批以爬坡能力卓著見稱的「都城皇朝」亦告落幕。然而,這批車輛並未完全絕跡本港,部份車輛退役後獲私人保留,亦有部份轉售外地(詳情請參閱頁底的「補充資料二」)。